我没有纠结,就是希望能努力给孩子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而不是无奈的被选择。
孩童时期的学习和成人还是不一样的,孩子有“敏感期”,敏感期的时候无法得到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就会有遗憾。我不会因为自己当年 没学到这个那个就逼着女儿去学,还是看她自己选择和喜好。我只希望她告诉我她想学什么的时候,我不会无奈的摊手:“对不起,妈妈没有钱。”
今晚还跟我女儿就理想和现实讨论了一下:我到家陪她玩了一个小时,然后告诉她我要工作了,她也该喝奶准备睡觉了。
妞说:“妈妈你陪我玩吧,你别工作!”
我:“妈妈不工作你吃什么?”
妞说:“那我不吃饭,我就吃蛋挞好了。我就吃蛋挞皮!”(她不喜欢吃蛋挞里面的软馅)
我:“你吃的蛋挞虽然是妈妈做的,不是外面买的,但是做蛋挞的面粉和鸡蛋都是要拿钱买的,知道吗?”
妞:“知道了,我喝的牛奶也是要拿钱买的!”
然后她就不纠结了,乖乖的跟奶奶去喝奶了,刚好孩子爹到家了,有人换班陪她了。
人生多无奈,凡人心吾大
提供好的条件支持,最终选择在命运,包括遗传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坏境因素,哪怕是小时候一副画面也可能影响或者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其实我小时候迷恋广播里老帕和萨瑟兰的声音很想搞音乐或者艺术类,但是被老爹无情的抹杀了,最终我成了个程序瓦工,没有归属感,这其实是痛苦一生的事情。记得后来看了部片子,讲的是一个青春期的小孩迷恋各种声音,还录了暗恋的小女孩的声音送给她,后来也是被他老爸抹杀了,片名我忘记了,这个片子应该是89以前拍的,貌似,现在再难拍出这样的片子了。我要是有小孩,我可能想带她到阳朔,稻城,腾冲之类的地方去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