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们这一代和柏杨,苏晓康,方励之等人的根本上的不同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文学艺术 | 本帖共有 2 楼,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本帖树形列表 : 刷新 : 返回上一页
<<始页  [1]  末页>>
作者:大象 (等级:13 - 举世无双,发帖:9150) 发表:2008-08-31 15:37:05  楼主  关注此帖评分:
【桐音别馆】鸟巢之夜:回归文明传统的现代渴望那一夜,第一次,在我短暂的生命里,仿佛亲耳听见文明史的一次心跳。 8月8日,北京,举世瞩目的鸟巢之夜。 此后沸沸扬扬的论述,谈政治和经济,谈国际影响和东西方思维,谈奥林匹克运动史……然而,对于我们华人来说,回顾这场追溯上下五千年、缀满文明图腾的盛会,还有另一个角度值得细细琢磨:关于文明的流转,文化的承传。 那一夜,罕见地略去了与执政党有关的红色文化,也一洗大陆国家级仪式上惯有的官僚气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一句华人社会里妇孺皆知的儒家经典拉开帷幕的盛会,从手执卷轴的儒生,到恢宏瑰丽的盛唐景象,再到乘风破浪的大航海时代,高度提炼的象征与艺术化的再现犹如徐徐展开华夏五千年文明的画卷。在历史的星空上,四大发明、瓷器、山水、飞天、长城、茶、中医、昆曲、太极等等文明的图腾熠熠生辉。 你可以说,当西方的文化产业越来越热衷于操弄中国元素大作文章之际,当亚洲邻国迫不及待地要给同源的文化风俗贴上自家的商标时,这一夜,中国有必要向世界演绎传统的真正渊源和文明的真实面貌。然而,如果这一夜有资格载入史册,原因并不止于此。将鸟巢之夜嵌入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我们会看到,经过整整一个 (more...)
我想我们这一代和柏杨,苏晓康,方励之等人的根本上的不同
就是对于中国的传统不再怀有自卑和怀疑,以及自虐式的批判;而是真正以继承,欣赏,开放的态度对待自身的传统。

而产生的by-product,就是不再对所谓西方主流现代文明盲目信从,摇旗呐喊,而能够以比较从容,实际和批判的态度来去芜存菁,加以吸收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大象 (等级:13 - 举世无双,发帖:9150) 发表:2008-10-07 21:09:39  2楼
中国传统提起这个概念,我就对自己自卑和怀疑。 因为恍恍惚惚好像有点印象,但真的不知道是什么。 中国传统,想一想,就个人来讲,主要是从以下途径了解的: 1.历史演义小说,评书 2.中学时期读的文言文 3.过节,风俗(几乎没有什么保留的风俗了,现在中秋不赏月,小年不给灶王爷磕头,大年也不放炮了) 4.所学习到的汉字,并以之为工具进行的各类阅读(小说居多) 5.与朋友,社会的互动,不过似乎并没体会到多少‘传统’。 6.媒体的渲染和迷雾 所了解的,散碎琐杂,不成体系,恢恢无纲脉,让人困惑。 或许对此的困惑,主要是因为鄙人的不学无术,涉猎面窄,或者天资鲁钝。 最近在想,人生已过了近三十年,虽已成家立业,但却庸碌浑噩。 余下的年头,若能集中于相对明确并让人保持振奋的目标和事物上。似乎临终时,对自己能有个比较坦白的交待。
啊呀,历史演义和评书就很好阿,大家都听的很带劲
就是柏杨这些人,非要从里面找一些黑暗面,然后说中国怎么怎么差,中国文化怎么怎么野蛮。。。

我觉得你怎么也称不上庸碌浑噩吧,太谦虚了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文学艺术 | 返回上一页 | 本主题共有 2 篇文章,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回到顶部
<<始页  [1]  末页>>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