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上海,上海(6) - 人在上海之一
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了泪
那末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 题记,泰戈尔《飞鸟集》
转眼到公司已经一个多月了,对与我这个从工业领域陡然转行到金融领域的人而言,公司的业务犹如雾中的神女峰,似乎明白大概是什么,但又往往不能确切地把握其本意和实质,许多云里雾里的用词,如“短期XX调剂市场”、“新XX区模型”(由于牵涉到原公司的商业机密,因此省略)等等,让我更是有些摸不着头脑;后来才知道,对于新进员工,公司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因为真正利润来源的业务,在中国目前的金融环境下,是行走在法律法规的边缘和灰色地带,具有很大的风险性。这些用语新奇的词汇,只不过象大街上流行的新式乳罩,高挺华丽的外表下包裹的可能只是一些不堪欣赏的内容。
我到公司的时候,公司已经运行了近大半年了,当我进入的时候,老员工都一脸虔诚地告诉我我们老板 – 也就是李总过去的经历和辉煌。这一点在后来做业务时碰到湖南的一个行长得到了证实,他的评论就是“她至少将中国银行的XX市场向前推进了五年。”李总开会的时候也有意无意地提起一些在中国金融界响当当的名字,比如,“去北京和XXX吃了饭”,“XX来上海一起聚了聚”,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让我们这些热血沸腾的年轻人(尽管我已经不年轻了,但还是容易热血沸腾)的眼中,公司的前景好象一条黄金铺成的大道,而未来的我们一个个俨然如同未来的金融家,在鲜花中踌躇满志的微笑。
但是,我以前的工作经验让我对这些喜欢自我吹捧的公司和个人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反感和警惕 – 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成就的人自我吹捧,只能说明这个人自身素质存在缺陷;没有成就的人自我吹捧,那他肯定是为了想掩盖什么而去获得什么。虽然老板对我青眼有加,但公司业务仍然冷清,而我依然弄不清楚公司究竟是做什么的,不清楚公司下面十几个法人单位是用来做什么的,不知道公司内部的部门设置,比如资金部、经纪部、短资部究竟是做什么的,一问老员工,大家都含含糊糊地解释或神秘的笑笑,就是不肯简单明了的说明。有时候我在想,这是不是一个皮包公司,在做一些违法乱纪的勾当?
同我一起进来的新进员工有十多个,大多来自银行、券商、期货、风投、保险等金融或准金融行业,只有我一个以前做工业出生,在银行卖了一段时间信用卡的门外汉。初进公司时,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位同事,一位是我在资金部的部门经理,姓王,才二十六七的年纪,曾在一家券商干过多年,对业务非常精通,而且为人和善低调,颇有长者之风,后来在我离开公司之前他就去牛津大学读金融博士了;另外一位是和我一起进来的薛姓同事,北京大学的管理学硕士,在工业、财会、银行、券商和投资公司都干过,虽然只比我大三四岁,但是其成熟和沉稳,真的象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沧桑都被他一一经历过,虽然他也很低调,但我后来才深切地感受到,论金融业务的精度和广度,他绝对是公司最好的。他在公司做了几个月就离开了,起因是老板作为女人的小家子气 – 由于业务初兴,公司为了激励大家,定下了高额的提成制度,结果当老薛真的做成第一笔业务时,按照公司制度应该给他提成十多万,老板觉得肉疼了,突然来了女人的小性子不给了,结果老薛带了一个后进来的同事自己单干了,把公司这部分业务在浙江的市场抢了一大半,甚至连浙江的那些做同类业务的人都感受到了他强大的压力 – 当今之世,一个拥有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愿意从最基础做起,并在市大潮中经过千锤百炼,拓展出自己一片天空的才是真正的英雄。
在刚开始进公司的时候,我感到的就是这是一个外表庞大的空壳公司,让我这个初入金融业的人缺乏职业上的安全感,于是,我再度萌生了跳槽的念头,而机会就在眼前,在进公司前看到花旗银行个人银行业务部在招管理培训生,我当时很随意地投了简历,却没想到收到了面试的通知。
第一轮面试的主考官是一个来自香港的妹妹,花样年华的年龄,名片上是人力资源部助理副总裁,人长得非常一般,但讲一口非常悦耳的标准牛津腔英语,而且笑语盈盈,表情甜美,言谈举止,风度气质,拿捏得恰到好处,真是无可挑剔,绝无上海那些年轻女白领普遍存在的傲慢轻狂的教养素养都不足的神情,现在还能记得她送我出门时单手放在背后面带微笑微微欠身的摸样。面试也就是拉拉家常,从上学的一些情况,到申请这个职位的原因,面对如此气质可人的小姐,我也非常轻松地含笑周旋,差不多聊了一个小时,大家彼此都觉得不错,所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没到一周又接到第二轮的面试通知,这次的主考官来自个人银行亚太地区总部新加坡,却是一个表情严肃(从头到尾没见他笑过)的不到30岁的亚洲人,说一口地道的SINGLISH(新加坡英语),长得简直就是一不用化妆的黑道杀手,名片上居然也是副总裁职务(后来才知道花旗的所谓总裁分很多级别的,不太值钱,许多也就是主管级别)。由于气氛凝重,弄得我非常紧张,有几次想用玩笑来缓和气氛,可是结果只是我一个人在那里表情丰富地干笑,对方根本稳如泰山,不为所动,我甚至怀疑他是不是象史泰龙一样得了面瘫。这次问的问题主要是业务上面的,而且主要围绕信用卡销售、我毕业论文等东西来进行的,对方的问题一个接一个,而且非常尖锐、细致和深入,完全靠临场发挥随机应变来应付。面谈结束以后,走出船舶大厦,我发现在春寒料峭的夜空下,我居然出了一身的汗。自己感觉也不是很好,不过也觉得无所谓,毕竟个人银行业务并不是我所喜欢的,总觉得那是女人干的活。
又是一周过去了,接到了花旗参加第三轮笔试的通知。
PS:以后的文章将在www.haiguinet.com上发表,我在那里的笔名是海逸达,:)
那末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 题记,泰戈尔《飞鸟集》
转眼到公司已经一个多月了,对与我这个从工业领域陡然转行到金融领域的人而言,公司的业务犹如雾中的神女峰,似乎明白大概是什么,但又往往不能确切地把握其本意和实质,许多云里雾里的用词,如“短期XX调剂市场”、“新XX区模型”(由于牵涉到原公司的商业机密,因此省略)等等,让我更是有些摸不着头脑;后来才知道,对于新进员工,公司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因为真正利润来源的业务,在中国目前的金融环境下,是行走在法律法规的边缘和灰色地带,具有很大的风险性。这些用语新奇的词汇,只不过象大街上流行的新式乳罩,高挺华丽的外表下包裹的可能只是一些不堪欣赏的内容。
我到公司的时候,公司已经运行了近大半年了,当我进入的时候,老员工都一脸虔诚地告诉我我们老板 – 也就是李总过去的经历和辉煌。这一点在后来做业务时碰到湖南的一个行长得到了证实,他的评论就是“她至少将中国银行的XX市场向前推进了五年。”李总开会的时候也有意无意地提起一些在中国金融界响当当的名字,比如,“去北京和XXX吃了饭”,“XX来上海一起聚了聚”,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让我们这些热血沸腾的年轻人(尽管我已经不年轻了,但还是容易热血沸腾)的眼中,公司的前景好象一条黄金铺成的大道,而未来的我们一个个俨然如同未来的金融家,在鲜花中踌躇满志的微笑。
但是,我以前的工作经验让我对这些喜欢自我吹捧的公司和个人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反感和警惕 – 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成就的人自我吹捧,只能说明这个人自身素质存在缺陷;没有成就的人自我吹捧,那他肯定是为了想掩盖什么而去获得什么。虽然老板对我青眼有加,但公司业务仍然冷清,而我依然弄不清楚公司究竟是做什么的,不清楚公司下面十几个法人单位是用来做什么的,不知道公司内部的部门设置,比如资金部、经纪部、短资部究竟是做什么的,一问老员工,大家都含含糊糊地解释或神秘的笑笑,就是不肯简单明了的说明。有时候我在想,这是不是一个皮包公司,在做一些违法乱纪的勾当?
同我一起进来的新进员工有十多个,大多来自银行、券商、期货、风投、保险等金融或准金融行业,只有我一个以前做工业出生,在银行卖了一段时间信用卡的门外汉。初进公司时,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位同事,一位是我在资金部的部门经理,姓王,才二十六七的年纪,曾在一家券商干过多年,对业务非常精通,而且为人和善低调,颇有长者之风,后来在我离开公司之前他就去牛津大学读金融博士了;另外一位是和我一起进来的薛姓同事,北京大学的管理学硕士,在工业、财会、银行、券商和投资公司都干过,虽然只比我大三四岁,但是其成熟和沉稳,真的象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沧桑都被他一一经历过,虽然他也很低调,但我后来才深切地感受到,论金融业务的精度和广度,他绝对是公司最好的。他在公司做了几个月就离开了,起因是老板作为女人的小家子气 – 由于业务初兴,公司为了激励大家,定下了高额的提成制度,结果当老薛真的做成第一笔业务时,按照公司制度应该给他提成十多万,老板觉得肉疼了,突然来了女人的小性子不给了,结果老薛带了一个后进来的同事自己单干了,把公司这部分业务在浙江的市场抢了一大半,甚至连浙江的那些做同类业务的人都感受到了他强大的压力 – 当今之世,一个拥有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愿意从最基础做起,并在市大潮中经过千锤百炼,拓展出自己一片天空的才是真正的英雄。
在刚开始进公司的时候,我感到的就是这是一个外表庞大的空壳公司,让我这个初入金融业的人缺乏职业上的安全感,于是,我再度萌生了跳槽的念头,而机会就在眼前,在进公司前看到花旗银行个人银行业务部在招管理培训生,我当时很随意地投了简历,却没想到收到了面试的通知。
第一轮面试的主考官是一个来自香港的妹妹,花样年华的年龄,名片上是人力资源部助理副总裁,人长得非常一般,但讲一口非常悦耳的标准牛津腔英语,而且笑语盈盈,表情甜美,言谈举止,风度气质,拿捏得恰到好处,真是无可挑剔,绝无上海那些年轻女白领普遍存在的傲慢轻狂的教养素养都不足的神情,现在还能记得她送我出门时单手放在背后面带微笑微微欠身的摸样。面试也就是拉拉家常,从上学的一些情况,到申请这个职位的原因,面对如此气质可人的小姐,我也非常轻松地含笑周旋,差不多聊了一个小时,大家彼此都觉得不错,所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没到一周又接到第二轮的面试通知,这次的主考官来自个人银行亚太地区总部新加坡,却是一个表情严肃(从头到尾没见他笑过)的不到30岁的亚洲人,说一口地道的SINGLISH(新加坡英语),长得简直就是一不用化妆的黑道杀手,名片上居然也是副总裁职务(后来才知道花旗的所谓总裁分很多级别的,不太值钱,许多也就是主管级别)。由于气氛凝重,弄得我非常紧张,有几次想用玩笑来缓和气氛,可是结果只是我一个人在那里表情丰富地干笑,对方根本稳如泰山,不为所动,我甚至怀疑他是不是象史泰龙一样得了面瘫。这次问的问题主要是业务上面的,而且主要围绕信用卡销售、我毕业论文等东西来进行的,对方的问题一个接一个,而且非常尖锐、细致和深入,完全靠临场发挥随机应变来应付。面谈结束以后,走出船舶大厦,我发现在春寒料峭的夜空下,我居然出了一身的汗。自己感觉也不是很好,不过也觉得无所谓,毕竟个人银行业务并不是我所喜欢的,总觉得那是女人干的活。
又是一周过去了,接到了花旗参加第三轮笔试的通知。
PS:以后的文章将在www.haiguinet.com上发表,我在那里的笔名是海逸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