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江商学院副院长廖建文曾这样形容中国的互联网发展:中国受到极良好教育的年轻人,聚集在被称为“创业导师”的中年男人们周围,彻夜不休地燃烧生命,只为了在一轮又一轮如何送菜送饭、洗车洗脚、美甲美容、搭讪艳遇、借高利贷、联结窗帘和电冰箱的挑战赛中搏出更好的名次,然后击鼓传花,快速传给下一棒。
而这些年轻人聚在一起钻研的名次核心,也正是曾经炙手可热的“互联网思维”的体现。
由中国另一互联网巨头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最早提出的“互联网思维”,是利用互联网信息的优势,围绕用户体验、平台、流量、跨界、大数据等,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但随着互联网的野蛮生长,互联网思维在实践过程中也演变成了一种短线思维。有分析指出,很多企业学习互联网思维,只是学到了互联网营销,通过虚假营销,粉丝水军制造产品优势,而产品本身如何却变成其次。
这种短线思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轻一代的择业观,他们更愿意选择来钱快的消费行业或者服务行业,而避免去需要更长时间深耕的行业。
同时,这种思维也助长了另外一种风气,年轻人发现学习一门技术并非生存必需,送外卖、做网红赚快钱也是一种生活选择。中国中央电视台今年4月就曾报道说,年轻一代的农民工宁愿选择工资较低的快递工作,而不是在每天需要站在流水线前至少八个小时的工厂打工, 因为前者相对自由。
随着社会老龄化,这种趋势显然不利于中国维持其经济火车头的前进速度,对官方来说,不能放任不管。
(摘自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