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中国教育的反思
自古道: “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古代时, 学习就被人们认为是第一位. 而转眼几千年过去, 历史已不知被翻过了多少页, 我们仍然要延续那种观念, 似乎只有钻进了象牙塔才能攀上枝头做凤凰. 目前中国的应试教育不过是科举的一个变形, 所有人还要像爬格子一样向上爬, 语文课本里还大肆讽刺<孔已己> 和< 范进中举> 中的科巨制度对人们毒害之深. 可看看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多少范进? 中国千年的科举制度创造了一大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穷秀才, 满口官样文章的举人老爷, 满嘴里玩的都是文字游戏, 以制于朝庭腐败, 国土沦丧受制于他人, 难道历史还要重复吗?
现在中国选拔人材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考试, 但并不代表人材就是高分者, 学知识固然重要, 可各方面的能力又岂能忽视? 而学校正扮演了一个既要培养真正人材又要提高升学率的角色, 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学校侧重了后者. 所以莘莘学子只有重复那沿用几千年的 “头悬梁, 锥刺股”, 做到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似乎只有这样才能金榜题名, 飞黄腾达.
我在中国这种累死人不偿命的教育下学习了8年, 受影响之深并不是一个仅仅去过中国旅游的人所能体会的. 但由于中国国情的复杂化, 象北京上海深圳这些现代化城市的人们所体会的东西也与我不一样. 我的家乡, 远在中国北方的沈阳, 那是一个开放与传统并存的一个城市. 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 身上就背负着考试, 家长和社会的殷切期望开始了学习生涯. 正所谓学无止境, 只要你还没大学毕业, 那就一直得学, 别无他路.在我们生活的字典中不存在什么自由与解脱. 学校里每一个角落都充斥着竞争, 教室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所有的脑细胞在激烈地撕杀着. 每年的中考高考前后,因为精神崩溃和压力太大而自杀的例子层出不穷. 报纸上所谓的专家评论: “心理素质太差.” 我想问问那些侃侃而谈的学者们, 你们究竟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导致了这样一种可悲的结局? 为了一纸文凭, 多少人的理想和纯洁的心灵在渐渐走远? 而那些局外人却将一个心理素质差的名号压在那些死去的孩子身上.
鲁迅看到了许多人唇边的血, 他高呼: “救救这些可怜的孩子!”
就连现在, 我的那些中国朋友还在那个如地狱般的学校里为自己的理想打拼. 学习仍旧是白天满堂灌, 晚上题海战. 残酷的竞争已严重扭曲了那真实的人性, 为了达到一个目的, 有些人可以不择手段. 但, 你无法说他们有什么错, 这是一种求生存的方式. 正所谓 “狭路相逢勇者胜”. 在这种教育和现实的思想观念中, 这个社会是残酷的, 你跟不上它的脚步, 那么你终究会被淘汰. 我同情我的朋友们, 我想, 他们应该在流汗, 和泪水混在一起.
能力, 在社会中, 它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在学校中, 它又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因为, 包括父母同老师在内, 很多人认为它不重要. 至少在学生时代不重要. 从小, 我的父母就一直对我说: “家里什么事情都不用你操心, 只要你成绩好.” 而老师就更绝: “你有那个闲功夫就给我多做几道数学题, 浪费时间!” 在这种熏陶的作用下直接导致了我现在的一些科目如正在学习的工艺设计和即将学习的家政方面的一窍不通. 我可以连辅助线做出很难的几何题却连一块塑料板也切不直. 但这真的, 真的不是我的错.
我羡慕美国的孩子, 因为美国的教育是让学生在学与玩之间找到发明和创造的灵感; 我羡慕日本的孩子, 因为日本的教育是侧重于培养学生生存的能力.
我也时常会心里不平衡, 为什么新加坡一个小小的岛国就已拥有如此完善的教育. 而中国一个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 她的栋梁之材还要继续生活在那种压抑的环境中, 非要在考试中拼个你死我活才肯罢休呢? 我们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啊!
中国的教育, 你可知多少人为你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