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边,时有法文,而商用建筑上题名的风格则与越南无异,然而在当地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中国。且不说明显的是随处可见中文字,华为 公司的标志,中国建筑公司的工地,云南和四川的中餐馆,文化的影响也很强势: 譬如后来看到Kampong Cham这样一个不发达城市,也矗立着好几座金碧辉煌的KTV。
我们坐Tuktuk到了长途巴士车站。 人们在几排长椅上坐着等车。背着黄色长柄伞的和尚们一言不发,把张着的布口袋伸到人们面前,就有钱币不断地投进去。另有一个不是和尚装扮的男子也拿了这样的布口袋,也有人给钱。我要是也有这个神奇的布口袋,该多好。
车站对面的中央市场,曾是全亚洲最大的贸易市场,是法式建筑,金边人的骄傲。
图:仰视的中央市场
图:中央市场里,蜘蛛侠和绿巨人基情四射
坐进装饰着金色窗帘的长途巴士,三个多小时之后,到达Kampong Cham,再换Tuktuk,到栖柔村的OBT学校。OBT(Organization for Basic Training)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大概兼有补习学校,英语学校,技校等功能。我们入住的民宿由义工们运营,是OBT资金的来源之一。
一个法国姑娘玛琳接待了我们,我们跟在她身后走进黄土路的校园。她很年轻,白皙的手腕几根线编手链,一身简朴的当地印染布裙,身段颀长,腰不盈一握。 我们住的吊脚竹楼就在学校里,和另外两座二层竹楼(姑且叫它们教学楼吧)呈合抱之势,中间围出了一块操场似的空地。玛琳抱歉地说房间还没打扫好,让我们稍待。而她此刻还有一堂课要上,和我们约了个时间就匆匆地走了。
我看过了一阵子也没什么动静,便走进竹楼,只见方形的卧室地上空空如也,一个面孔黝黑的男孩子靠墙坐着,十六七岁的样子,地上摆着针线包,拿着类似一条手链的东西在缝补 –- 当地人爱这玩艺。不太知道他在缝什么,但是好像跟清洁房间没啥关系。正困惑间,浴室那边传来一些刷洗的声音。哦是了,我释然,走回阳台。
这时楼下一个大约十四五岁的男孩子抱举着个红色塑料洗衣篮,篮里装着毛巾和毛毯,在正午的阳光下花花绿绿甚是好看。他后面跟着两个年纪稍大些的女孩子,一个拿着镜子和蓝色的洁具架,另一个抱着个白色塑料箱。她俩有些害羞但又十分稳重地朝我一笑,跟在男孩子后面登上竹楼,在房间里忙碌起来。 我和石头在阳台上发着呆,各种年纪的,穿着校服的学生们进进出出,心里多少有点在用童工的忐忑。
阳光炙热,操场上只有一只狗,拼命用后腿蹬自己蹭痒。对面是“教学”楼,所谓的“墙”是木板大概拼凑的,看得到里面的学生和老师。最右边的课室在门旁边有一个半米高的窟窿。那只挠痒的狗忽然翘起尾巴跑上去,一跃从窟窿里钻了进去。也不知道是什么课,这么引人入胜。
OBT学校不收学费。他们的课程包括英语,高棉语,数学这类基础学科,也包括手工,旅游/酒店管理,音乐舞蹈这些实用学科。这些在整理房间的孩子们,现在所做的应该是酒店管理课程的一部分。
孩子们退去,留给我们一室宁静。屋子中央地上是一张大床垫,四围拉起了蚊帐,四边都整洁地掖在床垫下,风过时只微微拂动。卫生间传来清新的味道,两边有简单的窗子相对敞开,在竹楼斑驳的荫凉里,窗外的绿意格外明媚,仿佛连风也染绿了。女孩手里的白色塑料箱原来是自制冰箱,里面是冰块和几瓶矿泉水。
走到后面去,看到一个简陋的小阳台,上面一个废弃的马桶座便和一把红色的塑料椅,终日享受着阳光,绿色。对面是几头白色的牛,旁若无人地吃草。
玛琳带我们在学校里简单走了一圈。整个入住流程和帐务都由酒店管理的学员们负责,附近的一个亭子是他们的“办公室”。学校后面有一个大型的足球场,上面的草郁郁葱葱。穿过去就到了他们三天前新建的竹子餐厅。玛琳介绍说,学生们会在这个餐厅学习,实践。而餐厅旁边是很小的一畦地,纯有机食物,用意在于缩短“田地到餐桌”的距离。实际上,这个田地基本上就在餐桌旁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