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复制本帖HTML代码
|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
书法香火的守护人 陈声桂个展
(2010-07-06)
● 吴启基 报道
在新加坡文化界,有一些人始终站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努力奉献,穷半生或一生之力,完成自己对艺术和文化的追求,像新加坡书法家协会会长陈声 桂,就是其中一个明显例子。
他自己是书法家,但同时己欲达达人地把一门风雨飘摇中的传统艺术发扬光大,通过广泛的创作、交流、展出,甚 至组建“新加坡书法中心”和设立东南亚第一所老年书法大学推广、教授书法,学生可以上至总统议长部长、大学教授、巨商富贾,下至墓碑文字雕刻者、家庭主 妇、餐馆侍应生等,年龄从39岁至83岁。
陈声桂对本地其他书法前辈书法家如王瑞璧、陈景昭、颜绿和国宝级诗人、书法家潘受作品的保留 和展出,也下足心力。而这一切,全是在“缺人又缺钱”的不利情况下,稳步进行。
文化奖得主陈声桂在书法界的贡献和地位,昭昭在人眼耳 目。他是新加坡书法家协会重要发起人,42年来一直担任会长一职。最大的功绩,莫过于使新加坡书法走向国际,发展新加坡成为国际书法中心。他的个人最新展 出,将于7月9日星期五下午2时30分,由新加坡新闻、通讯及艺术部代部长吕德耀主持揭幕。
■第三次个展
陈声桂受访时 说:“这是我的第三次个展。前面两次是在1979年与1987年。距离这次展出,已经有四分之一世纪。今年,是我获得文化奖的第10个年头,许多比我迟领 奖的艺术同道都在奖项下,把个人最好、最新的一面呈献给观众。我拖了10年,在这个时候举办个人书法展,主要是祝福我那位含辛茹苦,把我与先兄声河及五个 弟妹抚养成人的伟大母亲的88岁米寿!”展期将长达一个月,逢星期一更换新作。
谈到自己名目繁多的工作,他说:“这23年来,除了为三 餐及书协奔忙,个人在书法艺术上收获也不少,主要有——更加准确掌握‘中锋用笔’、肘力驾驭自如。一天之中,不论改字或写字五六个钟头。对如何用墨,投入 大量的实践与研究。对*擘窠大字用力颇深。重新投入书法理论海洋,对古代书法史、现代书法史有较深刻认识。大量看帖、临帖、读字、背字。也未忘与世界各地 书法家频繁的交往。”
1993年,陈声桂响应政府发展滑铁卢街为文化街的号召,在当年12月13日,书协25周年会庆时,申办组建“新 加坡书法中心”。
■未忘昔日恩师
有今天的成就,陈声桂没有忘记过去几位老师的教导有方。他说,小学在光华,老师吴克寰激发他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在中正中学时,更受到两位著名书家颜 绿、陈景昭的精心指导,后者的教言是:用笔有法,不是涂鸦。更且提到:基本功是一切书法发展的基础,前后有五年时间。但说到关系的密切,还数和潘受的22 年相处,此外,也和著名书法家黄勗吾、王瑞璧有亦师亦友的交往。
他这次展出40件新旧作品,难得的是大家可以一睹他对“中锋用笔”的重视。至于 擘窠大字,他也用力颇深,展出的就有20余件榜书。
说到“中锋用笔”,行家认为,自古书法讲究以中锋为主、侧锋为副,古代书论中所说的 “椎画沙”、“印印泥”、“屋漏痕”等,就是强调中锋用笔的结果。白蕉更把中锋用笔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用笔讲用中锋,是书法之宪法,是用笔之根本大 法”。陈声桂就说,几十年来从事教学工作,天天有机会看字、改字,发现到“中锋用笔”,有一气呵成的好处、妙处,因为它是速度、笔力、功力的具体表现。
■ 擘窠大字的书写
擘窠大字的书写,也是他的专长,他说:“过去榜书大字的书写,受到毛笔缺乏所限,大笔的市场是在20年前才大量出现,刚 好是在潘受晚年的1995年至1999年之间,当时我们看他作书,要两三个人在旁边拉纸、研墨配合,获益很大。” 1999年,潘受辞世,陈声桂决定抛开一切,为他编辑书法全集、诗歌全集及照片全集。他说:“工程极为浩大与锁碎,个中艰辛,不足为外人道!”
配合这次展出,陈声桂也出版精装、平装两种作品集:精装是收录了过去40年的惬意之作,书厚500页,印数1000本。平装是一年来近作,书厚240 面,印量5000册,后者规定,每册至少乐捐10元,就可得书。而他过去的门生,包括国大、南洋理大、南洋美专、潮安艺苑、新加坡书法中心、中正总分校、 文殊、或淡滨尼初院的学生或朋友,只要写上姓名及电话,也可获赠一册。
●陈声桂书法个展
日期:7月9日至8月8日
时 间:中午12时至傍晚6时
地点:新加坡书法中心
*擘窠(音bò kē):
1.写字﹑篆刻时﹐为求字体大小匀整﹐以横直界线分格﹐叫"擘窠"。擘﹐划分:窠﹐框格。
2.指大字。
.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