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复制本帖HTML代码
|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
科学发现来源于无功利的交流和讨论
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在成名前曾深深地受益于“奥林匹亚讨论班”,也许有人看不起这个讨论班的民间/业余,但他们确实有对科学真诚而且非功利的追求。正是在这样的气氛中,真正的发现被作出来了。
我们现在倍加推崇的玻尔的哥本哈根精神是什么,也是对学问平等、自由、非功利的讨论和交流。现在所谓名牌大学有什么?归跟到底不过是有一个可以与“大师们”平等对话交流讨论的机会。
我建议大家有机会再看看巴赫金(Mikhail Bakhtin, 1895-1975)的故事,一个被埋没了三十年后才被人们发现的大师,起初人们是通过阅读当时巴赫金以自己名字发表的唯一著作《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问题》时认识到他的,并立刻开始去寻找作者,最后在一所小大学——莫尔多瓦师范学院找到了他。此时巴赫金已垂垂老矣,但他的思想和论著最终还是在他死前传播开来。现在我们再说起巴赫金,他已经被公认是一个有世界性影响的大学者了。
然而他的这些思想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完成的呢?从俄国革命后,他即因逮捕和流放等原因整整35年不能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但这35年并未影响巴赫金成长为一位大学者,这是为什么呢?如果我们看看巴赫金的生平,我们就会发现,巴赫金的一生可能缺乏过面包、金钱、工作、文献资料、社会地位。但他从来没有缺乏过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即便是在偏僻的县城,他也不是孤身一人,在他的身边总能找到乐于探索的天才人物,他的讨论组叫做“康德研讨小组”。
在网络时代,交流与讨论的形式也变得越来越方便了,BBS是一种有效的讨论形式,Eprint也是一种有益的讨论形式。如果大家都能积极参与,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共享,就会创造出一种有效的讨论和交流的氛围。她就会成为我们的“奥林匹亚讨论班”、“哥本哈根学派”、或者“康德研讨小组”。
注:巴赫金是20世纪俄罗斯享有世界性声誉的文艺理论家,他对哲学、美学、语言学和文艺学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
.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