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复制本帖HTML代码
|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
我游清河坊
杭州之美,因西湖而极致。老市长苏轼一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将千百年来文人骚客对西湖的赞叹浓缩到了极致. 小家碧玉的西湖之娇羞,让人禁不住多看一眼。但,就是这一眼的凝视,让人忽略了这位娇小姐的闺房的精致. 清河坊,便仿若这位西子小姐的俊俏的闺房,温婉而细致的陪伴着这位小姐,守护着他。所以,另外的一位杭州老市长白居易在离任的时侯,写下来的这样的句子“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在此湖”, 顺着白老的意思,另一半,些许就是同样源远流长的清河坊了吧.
于是,在和西湖说再见的方向,踏上了清河坊的石板路.吴山脚下的风与我相伴,绵延古今的风,似还带着南朝四百八十寺里淡淡的香火味,在身边萦绕. 城隍山上的钟声,也沉在心底,压着心弦,发着地低沉的嗡嗡声。 这遥远的钟声,听淡了,恰似小扣大门的声音,附和着庭院里悠远的回声,在耳边久久不去. 城隍庙一如这位古街的老友,用它的钟声将我引进了门。而当这扇大门一开,我才惊讶的发现,这小家碧玉的庭院,也是如此的深深深几许.
街上的酒旗在别致的飞檐翘角上慵懒的挂着,同样的酒家,同样的酒旗,却远不如大漠的酒旗烈烈。这里的,只是一个告示,一个歇息的代名词。西出阳关依然有故人,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或许在这条街上,也只有在拉样片人的大箱子里才能看到. 孩子们是饶有兴致的围着这些神秘的盒子,想一探里面的究竟. 而大人们,似乎更对街上的一些手工艺品感到欣喜和惊奇. 杭州的特产如稠,伞,茶都在这里荟萃,游人们仿若来到宅中做客的人,受到了主人的热情招待。左顾顾,右盼盼,每一样,都有背后的故事,每一样,都有悠久的历史. 摆在外面的炒茶摊,在师傅熟练的手艺中,茶叶飘香;而龙须糖,则是在师傅的一点一点的细工慢活里,慢慢的初露雏形; 当年杭城百姓为了祈福岳家军得胜而发明的定胜糕,更是在伙计一声“来咯”的吆喝声里,热气腾腾地开了蒸笼盖,露出了粉红的定胜二字。仿若热情好客的主人,为每一位拜访的朋友献上的接风小宴,虽不奢华,但朴实得令人陶醉。夜幕降临,清河坊的华灯也上了起来,民间艺人也纷纷走上街头,在游人面前一展技艺。这时候,在街口吹奏和平管的小胡子叔叔;在画板前疾笔如飞,几下画出一副肖像的画家;在桌前屏气凝神,进行微雕微刻的手工艺人,都有着各自的观众。恰似主人宴罢了宾客,一同欣赏技艺表演的场景。每一个人,都受到了这样隆重的邀请,每一个人,也都陶醉在这欢声笑语之中。
抬头间,胡庆余堂四个字赫然在目。恰如主人客房门上的牌匾,这样大气,自然。看着药房里整整齐齐的盛药抽屉和医生有条不紊的望闻问切,不仅联想到这宅子主人的善良与温厚。门口的一尊许仙雕像: 眉头紧缩的许士林一手怀揣着油纸伞匆匆的上路走向西湖。年轻的他,是为天下百姓生计而忧,亦或是为前方的晴雨不定而扰,这,已无从猜测,唯一明白的,是那把纸伞下遮住的白娘子的娇容,是那样的面色绯红。那段西湖边发生的爱恋,是那么的凄美绝伦。多盼望这梅雨季的雨,下的再细腻一些呀。
至街尾,主人的热情已然让每一个到来的人感到兴奋与雀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或是一两样心仪的纪念品,或是一两样新鲜的见闻。笑容写在脸上的人们。即使即将又要回到喧闹中的城市中去,却依然在这样一段小小的旅程中,感受到了河坊街独特的味道。月色下,清河坊也慢慢的归于了宁静。若真的把西子比作了这样的小家碧玉,兴许,每位来过的游人,都要叹道“未得抛得西子去,一半勾留在河坊了”吧。
.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