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复制本帖HTML代码
|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
但又不知道该具体怎么说。
我还是比较喜欢岛人的风格,细腻的风格用在那个题材里非常之清新柔软,用在这里就嫌繁冗。卡尔维诺的金科玉律之一是简洁,(之后还有繁复但是必须在这个基础上)。
我老怀疑东南亚作家们的文字正如此地,一派密密匝匝,辛苦晦涩的景象,让人有阅读障碍。那天在地铁站看到一幅泼墨山水(姑且这么说它),一整幅都给占满了,像喘不过气来。
开始还以为你这篇也是,后来仔细看了,又觉得没他们那样,仍然是轻和细的。描写很见功夫。只是跳进来了就有些跳不出去。举个例子的话,
"那方言挂在湿漉漉的北风上,悠长悠长。他极尽所能转过头去,脖子发出咯咯的声响。他看见了一个魁梧的老人,一身灰白的长袍,脸上有纵横的岁月痕迹,陷下去是暗绿的阴影,蓄着长而蓬乱的头发和胡子,和长袍一样的颜色,带着一脸温和的笑。老人轻声地叫他的乳名,声音如同一条潮湿的舌头,穿透了长长的巷子,强行伸入他的咽喉,到达他的心里。"
要是我写,大概也是这么"用力"的, 因为把形象事件巨细无遗、栩栩如生地描下来,这简直是某些作者的一项至高享受。然而我在想卡尔维诺如果写的话, 会怎么写呢? 大概是传神几笔吧? 或者,也写这么多,但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节奏会完全不同吧?记得很早以前有人提出要取缔形容词和副词。按他的说法,“温和”,“潮湿”,都不用了。那个意思就是说,与其提供形容词之类,让人据之想象,还不如直接呈现想象本身。但是何其难也。
不过说起来, 奇句好句还是不少的。“头顶的那盏无比巨大的灯,像一只光芒四溢的手掌,强行将他压在床上。”我满喜欢这类手法。
还有这个,“所有的车子开始在街上作几何构图。所有的街灯准时熄灭。所有的鸟一起被惊飞起来。所有的树木都往同一个方向生机勃勃。”,实在仍然是诗人的写作,真正能够飞翔的,大概只有诗歌的感觉了。小说里面有诗,就像山谷里有溪流那样,一下子活泼了。
嗯,读得仍然不够仔细,好处不太说得上来。不能算是什么“评论”,就算是就技术细节和你探讨一下吧。共勉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