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的学生报考香港的大学很热啊!这样看来你们当年选择去新加坡读书是明智的啊!优秀生弃北大清华奔香港 内地高校价值流失?
--------------------------------------------------------------------------------
http://www.sina.com.cn 2006/07/03 11:39 广州日报大洋网
2005年北京高考“状元”陈秀野拒绝清华远投香港科技大学引发“北大清华顶尖生源流失”的讨论。2006年伊始,众多网民在网上撰文:“香港大学将北大、清华扫为二流大学”,原因是香港大学频频从内地大学挖走优秀师资,并以丰厚的奖学金吸引着众多考生的眼球。而最近中国博客掀起的“中国科技大讨论”,众多人则将矛头指向了北大、清华的教学制度,加之数学大师丘成桐对北大的质疑,突然间,北大、清华这些名校被置于风口浪尖,有关 “一流大学”的品牌内涵成了众多人议论的焦点。(据《财经时报》)
“北大、清华作为一流大学的日子屈指可数。” “即使是国内名牌大学老师的素质也没有保证,许多老师只懂讨论第三流的问题,学生不会钻研出第一流的学问。”
不论是来自新浪专栏作家薛涌的担忧,还是数学大师丘成桐的责问,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是,作为百年名校的北大、清华,他们的声誉已经在遭至多方质疑。对于它的未来走向说法多多,很多人更是担心他们作为中国一流大学的地位不保,或者与一流大学名不符实。
6月30日,香港大学给今年内地申请该校求学的学生发出了第一批面试通知,大约有3000名考生接到了通知,这是去年的两倍。同时香港一些大学也在内地展开了宣传战。
考生资源争夺战
为了网罗成都女孩李卿曦,香港科技大学抛出了39万港元的全额奖学金
相比香港方面的攻势,北京则稍显得有些平静。在北大未名湖,随时能看到三三两两漫步的学生,十分悠闲。北大三角地的招生信息和招聘广告,则吸引着不少前来观看的学生,从他们的表情看,好像都有点对未来的焦虑和茫然,因为这些即将走出校园的学子马上就要面临就业的压力。
“一边是香港在内地扩大招生,一边是内地就业的压力。”在北大中文系已经苦读5年的黄语难以掩饰其对北大的感情。“我当时就是因为喜欢北大的人文传统而选择了这里。”但现实的问题又让他对自己的选择多了一份怀疑。“去了几家媒体,他们都认为我们缺少新闻经验而拒绝了。”
与他有着同样困惑的学生还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工资太低,有的是因为所学的东西不适用而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相反,香港大学毕业的学生却十分抢手。
刚接到香港大学面试通知书的李刚说他就是因为这些原因转投了香港学校。还有让他心动的就是香港大学丰厚的奖学金。
成都女孩李卿曦是今年第一个高考新闻人物。据说她高考还没发榜就手握5所大学录取通知书,为了网罗她,财大气粗的香港科技大学抛出了39万港元的全额奖学金。有学者说,这是香港高校今年在内地抛出的第一颗“糖衣炮弹”。
面对优秀考生流失的现象,北大有关负责人认为,北大、清华的品牌是无价的,不可能采取香港科技大学那种赤裸裸的金钱攻势。但在考生这个环节,却有了来自民间的定价,广州东莞的横沥镇镇政府激励考生们:考上清华、北大奖励50万元。
不惜巨资抢夺优秀考生,对大学品牌有什么影响呢?北大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专家齐国伟认为,香港高校即使最终没有得到这名优秀学生,但新闻效应产生的知名度在品牌方面的价值却是巨大的。香港高校就是要在内地产生这种效果,是和北大、清华竞争的长远战略思路。
品牌价值大比拼
2005年香港大学毕业生最高月薪达7.4万多港元,而北大毕业生有88人争聘北京郊区的村长助理
就在李卿曦得到香港科技大学垂青的时候,叶小萌却正在为能找到一份工作发愁。“我现在每天就是不停地发简历,然后不停地去面试,是一个典型的‘面霸’,北大毕业的优越感早就‘面’没了。”
据叶小萌介绍,她同寝室的几个姐妹,虽然不少找到了“婆家”,但最低的月薪还不到2000元。
叶小萌的遭遇显然不是一个特殊的个案。据北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方伟主任介绍,北大2006年共有7743名毕业生(含医学部);其中本科毕业生(含医学部)2970人,预计实际参加就业的约4600人。清华大学就业中心主任许庆红说,目前有70%的本科生还没有实现就业签约。
与叶小萌们面临的生存危机相比,香港的名校毕业生可谓牛气冲天,这或许可以解释内地一流学子将目光从北大、清华转向香港高校的原因。5月25日,香港著名高校之一的香港大学发布的“2005年度毕业生就业调查”结果显示,该校99%的毕业生就业或升学,平均月薪1.4万多港元,最高月薪达7.4万多港元,该校2006年应届毕业生已知的聘书多来自国际投资银行、管理顾问公司及跨国企业。
而在北大应届毕业生中,有88人争聘北京郊区的村长助理,其中还有多名博士生和20多名硕士生;清华也有近40名学生参加竞争,博士和硕士的比例占到了五成。
虽然没有证据表明,这个调查在高考前出炉是不是港大内地招生人数翻倍的重要原因,但毕业生的流向和起薪是国际上通用的惯例和判断大学品牌成色的重要指标。
去年第一次参加内地统招的香港城市大学,今年也是内地考生蜂拥向往的去处。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香港高校,去年不但许诺给17个省市(招生范围内)的高考状元提供全额奖学金,还将被清华退回的海南高考状元李洋招至门下,充当了一个“救英雄于困厄”的侠客形象。
对于城市大学来说,此举不但打出了知名度,还将内地高校主要竞争对手清华的冰冷和呆滞的体制凸显了出来。而“不拘一格招人才”,一贯是北大、清华的良好口碑;体制弊端和人文关怀的缺失,或许是影响学生选择的另一个原因。
品牌优势的流失
旅美学者薛涌“北大、清华将被香港的大学扫成二流”的断言,虽然各界有不同看法,但绝非杞人忧天
针对旅美学者薛涌“北大、清华将被香港的大学扫成二流”的断言,虽然各界还有不同的看法,但从今年香港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猛增来看,这绝对不是杞人忧天。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青年学者谭五昌认为,北大、清华将被香港的高校扫成二流,从理论上来说不是没有可能。因为作为北大、清华最具品牌影响的人文精神与师资力量正在削弱。北大现有在校生3万多人,超负荷的结果是学生质量和教学质量都在下降。北大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也认为, “这几届学生素质确实要差了很多”。
有人认为,香港高校的强悍出击,瓦解了中国近30年的高考路线图。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北大、清华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差距就如同很难逾越的火焰山;现在中国的内地学生,可以先采取在香港念本科,然后再到哈佛等念研究生的方式,来实现一流大学的梦想,这很可能将北大、清华抛到一个边缘化的尴尬角色。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更是坦率地说:“无论是经济学论文发表数量,还是师资力量,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香港名校,都要好于北大、清华。”
【发表评论
[SirenTree (7-4 10:36,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楼
香港大学和新加坡大学有所不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新加坡的大学有合同约束,将来去欧美深造的机会少。但是都有全额奖学金。而去香港的大学的人不一定都有奖学金,但没合同约束。[howie (7-4 11:19,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楼
这是有趣的现象, 也可以说是必然的如今国内大学的学费和我们那时候比(我95年参加的高考)翻了起码三倍, 但是由此为学生带来的好处呢? 并不明显. 尤其在吸引优秀学生方面, 国内大学至今能奖励学生的奖学金是多少? 几千块了不起了吧, 但能和香港的学校所提供的全额奖相比吗? 既能省掉学费, 又能解决生活费问题, 何乐而不为呢? 要是我, 同样也会选择香港的大学的吧...
新加坡的奖学金计划从某些角度来看, 吸引力也在此. 别的先不说, 四年本科学费全免, 外加生活费, 能帮家里省多少钱? 也别把六年合同看得太可怕了, 又不是在这边做奴隶六年...
[江南渔夫 (7-4 18:07,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3楼
(引用 江南渔夫:这是有趣的现象, 也可以说是必然的如今国内大学的学费和我们那时候比(我95年参加的高考)翻了起码三倍, 但是由此为学生带来的好处呢? 并不...)不花钱的读书机会真好据调查,再过9年,国内的大学将面临生源萎缩的问题。到时候,根据调查结果,将有很多大学关闭。[materialist (7-4 19:32,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4楼
是啊, 反正我是从来没后悔过...[西蜀霸王 (7-4 22:05,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5楼
(引用 materialist:不花钱的读书机会真好据调查,再过9年,国内的大学将面临生源萎缩的问题。到时候,根据调查结果,将有很多大学关闭。)国内很多大学早该被淘汰了收一样多的学费,却不能给学生相对应的高水平的教育。老师也是,教授泛滥,素质参差不起。[鞋子 (7-5 21:52,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6楼
关注高考生去向问题这些天来,央视的朝闻天下关注了不少香港在内地招生之事.这也是众多考生及家长关心的事.你们已经享
受奖学金.可是你们也远离了父母的眼睛.虽说离父母越远孩子成长就越快,这确实是不争的事实.你们当初
离开父母远走新加坡,就是冲出樊笼之鸟,在心中可能窃喜道:你们总算管不着我了.可是,你们哪里知道,'
身为父母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孩子.怕哪个国度太热,怕哪里的饮食不合口味,怕他们刚离开
父母过上了无人管的生活而荒废了学业,总之,怕很多很多.父母所操的心远比你们在国内读大学操的心越
多.因为他们不能在想你们时候,立刻买张票就可以启程去看你们,所以这份担心中是满满的父母之爱.这种
爱可能只有那些有孩子飘洋过海的家长才会有切深体会的.但是,我们的孩子终究是要长大的.我们的孩子
早已别的孩子长就了钢铁般的翅膀,飞向遥远的地方.听说过这样一句说,不知是谁说的:有能力的孩子远离
父母,无能力的孩子就在父母身边.所以,忠心祝愿你们成为一群有能力的孩子,能休谅父母的担忧. 能珍
这种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好好把握自己.做一个放父母放心的孩子.祝愿你们身体好,学习好.
[doublegreen (7-11 16:10,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7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