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andy99:我是看他一心想去"被免疫")就这死亡率100万,我还真不干。你是不是觉得说少了,现在改口还来得及。 [douknnowme (4-11 18:51,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41楼
(引用 douknnowme:就这死亡率100万,我还真不干。你是不是觉得说少了,现在改口还来得及。 )我不改口,我可没那么多资产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andy99 (4-11 18:56,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42楼
(引用 qazplm:没记错的话,层主一直是讲那5个美国兵和军运会的故事来的。那个故事结束了吗?
)这是科学问题不是政治问题需要很多研究甚至很多时间才能确认
不过科学家们已经开始研究了
最近这篇剑桥大学的研究也总结出了一些,虽然没有定论,但是至少比较务实
https://www.cam.ac.uk/research/news/covid-19-genetic-network-analysis-provides-snapshot-of-pandemic-origins
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20/04/07/2004999117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毛绒绒滴小河马 (4-11 19:05,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43楼
(引用 毛绒绒滴小河马:这是科学问题不是政治问题需要很多研究甚至很多时间才能确认 不过科学家们已经开始研究了 最近这篇剑桥大学的研究也总结出了一些,虽然没...)我只想知道,这个故事还成立不成立了?政治我没兴趣,科学我倒是想知道。 可惜我文化水平低,相信去看了也看不明白。 相信您贴这个链接,一定是看得明明白白了,能不能麻烦您解释一下中心思想是个啥? [qazplm (4-11 19:14,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44楼
(引用 毛绒绒滴小河马:这是科学问题不是政治问题需要很多研究甚至很多时间才能确认 不过科学家们已经开始研究了 最近这篇剑桥大学的研究也总结出了一些,虽然没...)您那个链接要是您自己也没看懂,我再问问别人,没关系。[qazplm (4-11 19:19,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45楼
(引用 qazplm:我只想知道,这个故事还成立不成立了?政治我没兴趣,科学我倒是想知道。
可惜我文化水平低,相信去看了也看不明白。
相信您贴这个链接,�
...)具体就是剑桥大学昨天发表论文,认为新冠病毒A类是病毒爆发的根源,而A类集中出现在美国和澳洲,出现于武汉的病毒属于B类,是从A类变异而来。
报告指出,新冠病毒分三个变种:A、B、C。A类病毒更多发现于美国和澳洲的受感染者。A类在武汉只有极少案例,且来源于在武汉生活过的美国人。A类和从蝙蝠、穿山甲身上提取的病毒最为相似。研究人员称A类病毒为“爆发根源”
B类毒株是中国境内(即武汉)主要类型,且并没有传播出东亚地区。
C类病毒是欧洲主要类型。亚洲地区的香港,新加坡,韩国皆有此类型。且没有在中国大陆发现。
研究人员认为,A类毒株C类型演化自B,B类型演化自A。
研究人员采用的研究方法,此前主要被运用于通过研究DNA来追踪史前人类的人口流动。此次是首次运用在追踪新冠病毒的传播路径
总体来讲,论文没有定论说病毒源自哪里,只是客观指出A组病毒是最早的病毒,A通过两次变异演变成B。B再变异成C。美国和澳洲绝大部分病毒都是A组,武汉仅有极少少部分A组但绝大部分是B组而且武汉的B组病毒没有穿出东南亚。C主要在欧洲发现。这个我觉得要病毒学家才能更好地总结出哪里比较是病毒发源地。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毛绒绒滴小河马 (4-11 19:56,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46楼
(引用 毛绒绒滴小河马:具体就是剑桥大学昨天发表论文,认为新冠病毒A类是病毒爆发的根源,而A类集中出现在美国和澳洲,出现于武汉的病毒属于B类,是从A类变异而...)哎呀,您真是个热心人,连古狗都帮我做了。这个我也是古狗到了。 您能不能简单总结一句话,究竟是不是军运会美国人带到武汉的? [qazplm (4-11 20:11,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47楼
(引用 毛绒绒滴小河马:具体就是剑桥大学昨天发表论文,认为新冠病毒A类是病毒爆发的根源,而A类集中出现在美国和澳洲,出现于武汉的病毒属于B类,是从A类变异而...)您给我古狗来的这个翻译,完全是夹藏私货。还只是翻译的人水平太低呢? 原文明明说的是:A变种只存在于武汉和美国的specimen,至于美国的“Mutated versions of ‘A’ were seen in Americans reported to have lived in Wuhan”居然翻译成: “A类在武汉只有极少案例,且来源于在武汉生活过的美国人” 正确翻译是:变种A发现于武汉病人和有武汉生活史的美国病人中。 是欺负人不懂英文吗? [qazplm (4-11 20:32,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48楼
(引用 qazplm:您给我古狗来的这个翻译,完全是夹藏私货。还只是翻译的人水平太低呢? 原文明明说的是:A变种只存在于武汉和美国的specimen,至于美国的“M ...)你这人啥都能撕起来你自己去看吧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毛绒绒滴小河马 (4-11 20:41,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49楼
不要在我帖子里SB咧这个世界SB太多
害我用不了心情版
源头问题可以慢慢来
下面的问题倒可以探究一下:
为啥存在许久,突然爆发?原因何在?变异?军团菌引导?恐慌?雾霾传染?。。。。。 疑问不少
不懂哪天就第二波了。。。。。[医药法规 (4-11 20:42,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50楼
(引用 毛绒绒滴小河马:你这人啥都能撕起来你自己去看吧)愿意撕请和作者去撕,不懂英文的话有个东西叫做Google translate。不奉陪了。reconstructed the early "evolutionary paths" of COVID-19 as the infection spread from Wuhan, out to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qazplm (4-11 20:45,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51楼
(引用 qazplm:您给我古狗来的这个翻译,完全是夹藏私货。还只是翻译的人水平太低呢?
原文明明说的是:A变种只存在于武汉和美国的specimen,至于美国的“M
...)这是说很惊讶不是武汉的主要品种Forster and colleagues found that the closest type of COVID-19 to the one discovered in bats – type ‘A’, the “original human virus genome” – was present in Wuhan, but surprisingly was not the city’s predominant virus type.具体A占多少B占多少就没公布了。
这个研究也不能定论啊,需要很多研究才可以总结。
不过纠结这些没意思的,随便看看就是我们外行人看不懂。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毛绒绒滴小河马 (4-11 20:45,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52楼
(引用 毛绒绒滴小河马:这是说很惊讶不是武汉的主要品种Forster and colleagues found that the closest type of COVID-19 to the one discovered in bats – ty...)你真牛,说到最后告诉大家,是外行看不懂。你把自己都看不懂的东西贴上来,干什么 [qazplm (4-11 20:47,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53楼
(引用 医药法规:不要在我帖子里SB咧这个世界SB太多
害我用不了心情版
源头问题可以慢慢来
下面的问题倒可以探究一下:
为啥存在许久,突然爆发?原因何�...)Google 翻译的结果如下,(翻译是机器做得,本人不负责对错)研究通过基因突变绘制了COVID-19的“初期超新星”,当它从中国和亚洲传播到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时。 研究人员说,他们的方法可用于帮助识别无证感染源。
系统发育网络分析有可能帮助识别未记录的COVID-19感染源
彼得·福斯特
来自英国剑桥和英国的研究人员使用遗传网络技术,重建了人类中COVID-19的早期“进化路径”,因为感染已从武汉传播到欧洲和北美。
通过分析将要从人类患者身上测序的前160个完整病毒基因组,科学家们绘制了新冠状病毒通过其突变产生的原始谱系,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病毒谱系。
“有太多的快速突变,无法整齐地追踪COVID-19家族树。 我们使用了数学网络算法来同时可视化所有可能的树木。”剑桥大学的遗传学家彼得·福斯特博士说。
这些技术最著名的是通过DNA绘制史前人类的移动图。 我们认为这是它们首次被用来追踪冠状病毒(例如COVID-19)的感染途径之一。”
该团队使用了从2019年12月24日至2020年3月4日从世界各地采样的病毒基因组中获得的数据。研究发现,COVID-19的三个不同“变体”由紧密相关的血统簇组成,它们被标记为“ A”,“ B”和“ C”。
福斯特和他的同事发现,武汉发现了与蝙蝠中最接近的COVID-19类型-“ A”型,即“人类原始病毒基因组”,但令人惊讶的是,它不是该城市的主要病毒类型。
据报道,居住在武汉的美国人看到了突变的“ A”型病毒,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患者中发现了大量的A型病毒。
武汉的主要病毒类型“ B”在整个东亚患者中普遍存在。 然而,研究人员说,该变种没有进一步的突变就不会在该地区以外传播很多,这意味着在武汉发生了“创始人事件”,或者说对东亚以外地区的这种COVID-19产生了“抵抗”。
“ C”变体是主要的欧洲类型,在法国,意大利,瑞典和英国的早期患者中发现。 该研究在中国大陆样本中没有,但在新加坡,香港和韩国见过。
这项新的分析还表明,最早是在1月27日将这种病毒引入意大利,这是通过首次有记载的德国感染而来的,而另一种早期的意大利感染途径则与“新加坡群”有关。
重要的是,研究人员说,他们的遗传网络技术可以准确地追踪既定的感染途径:突变和病毒谱系在已知病例之间相互交织。
因此,科学家认为这些“系统发育”方法可以应用于最新的冠状病毒基因组测序,以帮助预测未来疾病传播和激增的全球热点。
“系统进化网络分析有潜力帮助识别未记录的COVID-19感染源,然后可以对其进行隔离以遏制该病在全球的进一步扩散,”剑桥麦当劳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福斯特说。大学的继续教育学院。
该发现今天发表在《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 该研究中使用的软件以及1000多种冠状病毒基因组的分类和计数可从www.fluxus-technology.com免费获得 。
研究人员将变种“ A”与蝙蝠和穿山甲中发现的病毒最密切相关,称其为“爆发的根源”。 类型“ B”源自“ A”,被两个突变分隔,然后“ C”又是“ B”的“女儿”。
研究人员说,“ B”变体在东亚的本地化可能是由“奠基者效应”造成的:遗传瓶颈是指在病毒的情况下,从一小群孤立的感染群体中建立了一种新类型时发生的基因瓶颈。
福斯特认为,还有另一种值得考虑的解释。 “武汉B型病毒可以在免疫学或环境方面适应东亚大部分人口。 它可能需要改变以克服东亚以外的抵抗。 在初始阶段,我们似乎看到东亚的突变率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慢。”
他补充说:“我们详细描述的病毒网络是流行早期的快照,当时COVID-19的进化路径被大量突变所掩盖。 就像在行动中捕捉到了一颗超新星。”
自从进行今天的PNAS研究以来,研究团队已将其分析扩展至1,001个病毒基因组。 尽管尚未经过同行审查,但福斯特说,最新研究表明,COVID-19的首次感染和传播是在9月中旬至12月初之间发生的。
研究人员使用的系统进化网络方法-可以在一幅简单的图中同时显示数百棵进化树-于1979年在新西兰开创,然后由德国数学家于1990年代开发。
这些技术引起了考古学家Colin Renfrew教授的注意,该教授是PNAS这项新研究的合著者,在1998年。Renfrew继续在剑桥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考古学研究小组之一。
[医药法规 (4-11 20:47,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54楼
(引用 qazplm:你真牛,说到最后告诉大家,是外行看不懂。你把自己都看不懂的东西贴上来,干什么 )我还是不回复了吧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毛绒绒滴小河马 (4-11 20:48,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55楼
(引用 毛绒绒滴小河马:我还是不回复了吧)你还不是回复了。[qazplm (4-11 20:49,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56楼
(引用 医药法规:Google 翻译的结果如下,(翻译是机器做得,本人不负责对错)研究通过基因突变绘制了COVID-19的“初期超新星”,当它从中国和亚洲传播到�
...)连科学报告的结论都可以各取所需得修改
实在有点悲哀[医药法规 (4-11 20:51,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57楼
(引用 医药法规:连科学报告的结论都可以各取所需得修改
实在有点悲哀)原文和天朝的说法刚刚相反福斯特和他的同事发现,武汉发现了与蝙蝠中最接近的COVID-19类型-“ A”型,即“人类原始病毒基因组”,但令人惊讶的是,它不是该城市的主要病毒类型。
据报道,居住在武汉的美国人看到了突变的“ A”型病毒,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患者中发现了大量的A型病毒。
武汉的主要病毒类型“ B”在整个东亚患者中普遍存在。
然而,研究人员说,该变种没有进一步的突变就不会在该地区以外传播很多,这意味着在武汉发生了“创始人事件”,或者说对东亚以外地区的这种COVID-19产生了“抵抗”。
[医药法规 (4-11 20:53,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58楼
(引用 医药法规:连科学报告的结论都可以各取所需得修改 实在有点悲哀)有些人信口开河的时候,总是忘记还有个古狗,大家可以核实。[qazplm (4-11 20:54,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59楼
(引用 医药法规:原文和天朝的说法刚刚相反福斯特和他的同事发现,武汉发现了与蝙蝠中最接近的COVID-19类型-“ A”型,即“人类原始病毒基因组”,但令人�
...)同样靠Google·,原文中的关键段落A的两个子群以同义突变T29095C区分。在T-等位基因亚群中,有四个中国人(来自中国南方沿海省份广东省)带有祖先基因组,而三名日本人和两名美国病人则存在许多突变。据报道,这些美国患者在推测的武汉疫情中曾有居住史。 C-等位基因亚簇具有相对较长的突变分支,包括来自武汉的五个人,其中两个代表祖先,另外八个来自中国和邻近国家的东亚人。值得注意的是,该子集群中将近一半(15/33)类型位于东亚以外地区,主要位于美国和澳大利亚。
就节点类型和从这些节点辐射的突变分支中包含的个体数量而言,两个派生的网络节点引人注目。我们已将这些系统发育簇标记为B和C。
对于B型,在武汉(n = 22),中国东部其他地区(n = 31)以及偶发地在邻近的亚洲国家(n = 21)中,对93个B型基因组中的19个进行了采样。在东亚以外地区,在美国和加拿大的病毒基因组中发现了10种B型,墨西哥一种,法国四种,德国两种,德国和意大利和澳大利亚各一种。节点B通过两个突变从A派生:同义突变T8782C和非同义突变C28144T,将亮氨酸变为丝氨酸。在突变分支长度方面,簇B引人注目:虽然祖先的B型被东亚人独占(26/26个基因组),但亚洲以外的每个(19/19)B型基因组都进化出了突变。这种现象似乎不是由于病毒基因组在中国传播之前长达一个月的时间滞后和伴随的突变率所致(数据集S1,补充表2)。复杂的创始人场景是一种可能性,而值得考虑的另一种解释是,祖传的武汉B型病毒在免疫或环境上适应了东亚大部分人口,并且可能需要变异以克服东亚以外地区的抵抗。
C型与其母体B型的区别在于非同义突变G26144T,该突变将甘氨酸转变为缬氨酸。在数据集中,这是主要的欧洲类型(n = 11),在法国,意大利,瑞典和英国以及加利福尼亚和巴西都有代表。它在中国大陆的样本中不存在,但在新加坡(n = 5)中很明显,在香港,台湾和韩国也有。
[医药法规 (4-11 21:09,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60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