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评介】有点玄乎的好名字----电影Half Nelson
这部独立电影不太适合在电影欣赏。如果你非坚持要在电影院看,也不是不行,那最少得在电影院看三回。这三回还不能是连着的,得看完一次间歇上两三天再来。
第一遍来摸摸门道,认个脸熟,大概感受一下三位主演的演技,再发现一些很明显的问号回去研究;第二回看的时候心里比较有底了,可以好好欣赏一下你已经研究过的配乐、穿插在影片中的历史话题、演员的表情和动作的细微之处,再发现几处导演隐藏得比较巧妙的埋伏;第三回基本上就不需要刻意观察,不用再那么紧张了,随性就好。
要体会这片子的种种埋伏,这看的次数可省不下。这只能怪导演兼编剧同志实在是志向太高、酝酿太久,这么个长度中等、角色寥寥的电影偏要装超负荷的信息量,加上文化背景差异,实在是令人难以马虎应对。
当然,大家只看一遍也是可以的。这电影容易看出内伤,如无必要,大家不必较真来自我折磨。
片题是个有意思的东西,一定要说两句。Half Nelson——乍一看,我第一反应是电影里面有个叫Nelson的角色。后来有人告诉我,这是给这部电影配乐的乐队Broken Social Scene的一首歌。网上也有人讲这是来自美国歌手Willie Nelson的一张名为Half Nelson的专辑(1984)。好玩的是查查Wiki,half nelson是摔跤中单臂扼颈的一种手法。唉,前面那些解释皆非。你若翻翻官方主页和电影的相关访谈,就发现制片人员对此疑问往往视而不见,状若未闻,存心不给大家解释清楚,定一个官方答案。
再研究一番,原来这里的Half Nelson是爵士乐手、小号演奏家Miles Davis(迈尔士戴维斯)在1956年推出的一首同名曲子。不但这首曲子曾在电影中出现,可能它的硬胶唱片就作为一个道具摆在Dan的家中,说不定Drey从一堆唱片中捡出来拿在手上的那张就是这位黑人小号大师的这张作品。我还真动过念头,想把电影依次定格在Drey拿唱片的那几个画面,放大了仔细研究一下那一闪而过的封套。想归想,也还是没有真的这样干。要是导演Ryan Fleck自己干干脆脆地交待了,也省得我一直惦记这个细节了。这个滑头耍得好啊。
对我这样几乎乐盲的人来说,这题目的典故可比这字面上带出的那点的意思要难多了。所谓Half Nelson,不也正是Dan和Drey的写照么?在分界点上,清醒和混沌,振作和堕落,前进和后退,只有这薄如一线、没有任何物理质量的分隔么?电影中最有冲击力的一幕是Dan和Drey这一对师徒在汽车酒店的房间里见面的那一场。一个是在疯狂的性爱派对中打电话买毒品的白人瘾君子,一个是终于下海帮社区的毒贩子当“快递员”的黑人女孩,两个人在毫无准备、又似早已注定的场合下陡然照面。拿到毒品的Dan坐在洗手间门口的地板上,拿到了钱的Drey走到了房间的门口,这两扇门将屏幕分成了两个部分,两个人的脸各在一边。他们互相凝视,各自观照。画面在此停顿。这一幕中犹如看镜子一般的对峙感和彼此成了“共犯”的感觉,让界限变得既清晰又模糊。
中间点是不稳定的,它充满了激烈的矛盾。当矛盾发展到了顶点,处在这中间点上摇摇摆摆的人就不得不决定到底要倒向哪一边。在那一夜之后,彷徨无定的两个人迈过了中线,走向了终于选择好的方向。
还好是一个明亮干净的未来。
第一遍来摸摸门道,认个脸熟,大概感受一下三位主演的演技,再发现一些很明显的问号回去研究;第二回看的时候心里比较有底了,可以好好欣赏一下你已经研究过的配乐、穿插在影片中的历史话题、演员的表情和动作的细微之处,再发现几处导演隐藏得比较巧妙的埋伏;第三回基本上就不需要刻意观察,不用再那么紧张了,随性就好。
要体会这片子的种种埋伏,这看的次数可省不下。这只能怪导演兼编剧同志实在是志向太高、酝酿太久,这么个长度中等、角色寥寥的电影偏要装超负荷的信息量,加上文化背景差异,实在是令人难以马虎应对。
当然,大家只看一遍也是可以的。这电影容易看出内伤,如无必要,大家不必较真来自我折磨。
片题是个有意思的东西,一定要说两句。Half Nelson——乍一看,我第一反应是电影里面有个叫Nelson的角色。后来有人告诉我,这是给这部电影配乐的乐队Broken Social Scene的一首歌。网上也有人讲这是来自美国歌手Willie Nelson的一张名为Half Nelson的专辑(1984)。好玩的是查查Wiki,half nelson是摔跤中单臂扼颈的一种手法。唉,前面那些解释皆非。你若翻翻官方主页和电影的相关访谈,就发现制片人员对此疑问往往视而不见,状若未闻,存心不给大家解释清楚,定一个官方答案。
再研究一番,原来这里的Half Nelson是爵士乐手、小号演奏家Miles Davis(迈尔士戴维斯)在1956年推出的一首同名曲子。不但这首曲子曾在电影中出现,可能它的硬胶唱片就作为一个道具摆在Dan的家中,说不定Drey从一堆唱片中捡出来拿在手上的那张就是这位黑人小号大师的这张作品。我还真动过念头,想把电影依次定格在Drey拿唱片的那几个画面,放大了仔细研究一下那一闪而过的封套。想归想,也还是没有真的这样干。要是导演Ryan Fleck自己干干脆脆地交待了,也省得我一直惦记这个细节了。这个滑头耍得好啊。
对我这样几乎乐盲的人来说,这题目的典故可比这字面上带出的那点的意思要难多了。所谓Half Nelson,不也正是Dan和Drey的写照么?在分界点上,清醒和混沌,振作和堕落,前进和后退,只有这薄如一线、没有任何物理质量的分隔么?电影中最有冲击力的一幕是Dan和Drey这一对师徒在汽车酒店的房间里见面的那一场。一个是在疯狂的性爱派对中打电话买毒品的白人瘾君子,一个是终于下海帮社区的毒贩子当“快递员”的黑人女孩,两个人在毫无准备、又似早已注定的场合下陡然照面。拿到毒品的Dan坐在洗手间门口的地板上,拿到了钱的Drey走到了房间的门口,这两扇门将屏幕分成了两个部分,两个人的脸各在一边。他们互相凝视,各自观照。画面在此停顿。这一幕中犹如看镜子一般的对峙感和彼此成了“共犯”的感觉,让界限变得既清晰又模糊。
中间点是不稳定的,它充满了激烈的矛盾。当矛盾发展到了顶点,处在这中间点上摇摇摆摆的人就不得不决定到底要倒向哪一边。在那一夜之后,彷徨无定的两个人迈过了中线,走向了终于选择好的方向。
还好是一个明亮干净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