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七日谈-游桃花故里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文学艺术 | 本帖共有 4 楼,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本帖树形列表 : 刷新 : 返回上一页
<<始页  [1]  末页>>
作者:froggyfrog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376) 发表:2006-12-11 02:18:20  楼主  关注此帖评分:
【原创文学】七日谈-游桃花故里
桃花非花,却是一把扇。
《桃花扇》中李香君的故居在秦淮河,夫子庙旁。
游南京本来不在计划中,这次旅行应以西安为终点。但从乌鲁木齐一路下来不过一个月光阴,心已经野得不想归家,于是手指在地图上顺势划下一撇,便到了南京。

到了南京,自然要荡舟秦淮河。只是如今的秦淮大兴土木四处阻流,已不再是当年那条桨声悠漾的河流。晚上夫子庙一带灯火靡迷,一家一家店看过去,都是些古玩首饰之类,还有色彩缤纷的雨花石,切成指甲大小近乎透明的一片,摆在洁白瓷盘中宝贝般一小片一小片地卖。在这里流顾了两个晚上,满眼尽是灯红酒绿的现代风情。明末‘歌罢杨柳楼心月,舞低桃花扇底风’的暖风软语,因了这条妩媚河流的生生不息,转眼间便漫过了百年。

原本以为,这便是南京秦淮了,看到旧时风景颓落至此,心中倒也无波无澜。直至在南京的最后一个早晨,走过文德桥,漫无目的地举目四望,却有媚香楼三字仿佛一个大写的缘份,撞击了我的瞳孔。“媚香楼,传为清代袁道台旧宅,相传为李香君故居。”事实如何无从得知,那么姑且浪漫一回,便十全十地相信了。

走进朱漆木门,左顾右盼了一下,四周鸦雀无声,亦没有人售票。庭院中假山玲珑,挂了后人的字画与几张李香君的传记。

走到后院,眼前出现一座两层高的小楼,盘旋延伸到二楼的暗红色楼梯已经锈迹斑斑。
那一年,名闻四方的复社四公子之一侯方域走上这座暗红色楼梯,满怀欢喜地去会年方十六的秦淮歌妓李香君。也是这样的漆木床,也是这样的一方梳妆台,佳人回眸幽幽一笑。媚香楼的仙乐笙歌,从此隐隐有了些悲剧的端倪。

那时秦淮艳妓中多凛然女子,尽管身陷青楼仍然为国家社稷忧心,唾小人,捍义士,以青楼女子微薄之力誓死捍卫爱国操守。可惜当时的昏庸朝廷并不需要李香君姐妹的爱国心,忠君泪。他们只需要这群歌妓作为女人的最可怜的身体本钱而已。秦淮八艳,真真应了红尘薄命一说。后来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关于李香君在朝庭逼亲的情况下血溅楼栏的记录,我总相信是真的。

顺治十二年,桃花尽凋。史书记,李香君不知所踪。后人猜测,以寂寥流离,老死道观为众观。走出来时,在客厅的玻璃柜里看到一把仿制的桃花扇,上面写道:“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此刻正是盛夏,桃花已谢,过往岁月尽化作东流。阳光懒懒地透过天井伸展下来,在青石上躺出一片迷离光影。日光之下,只有风轻轻带过屋梁,灰尘簌簌落下的声音。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我想起这样孤独的一句话。
百年已逝。那些颠簸不安的灵魂,终会寻得安息祥和之地。

出了媚香楼,夫子庙对面便是食府,以自助小龙虾火锅为嚎头,吸引了大批喧哗食客。油光满面,杯盅交错之间,不时有身穿白衣的服务员穿梭,用大筛子将堆积如山的油亮虾壳一股脑扫进箩里。哗啦啦一把落下来,筛尽了岁月时光。

(附:因Froggyfrog这一两星期归国,公务繁忙,暂代笔。)

——格格巫婆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Anglican变种 (等级:4 - 马马虎虎,发帖:1154) 发表:2006-12-11 09:32:50  2楼
此篇乃为格格巫婆所作,如果你能够登陆了请跟贴领分
格式错了不要紧,下次注意就行。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赵丽华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20) 发表:2006-12-11 23:26:38  3楼
正所谓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旅不知亡国恨,火锅自助小龙虾。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格格巫婆 (等级:4 - 马马虎虎,发帖:1194) 发表:2006-12-14 22:15:36  4楼 评分:
正所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旅不知亡国恨,火锅自助小龙虾。
这诗强滴
有意思。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文学艺术 | 返回上一页 | 本主题共有 4 篇文章,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回到顶部
<<始页  [1]  末页>>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