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七日谈之珍珠翡翠白玉汤】 李杜文章在(上)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文学艺术 | 本帖共有 12 楼,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本帖树形列表 : 刷新 : 返回上一页
<<始页  [1]  末页>>
作者:白玉汤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5) 发表:2006-12-09 17:44:35  楼主  关注此帖评分:
【原创文学】【七日谈之珍珠翡翠白玉汤】 李杜文章在(上)
引子高山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开元盛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千载之下犹能让后人如此的心向往之!每读盛唐之诗,总能感到自己的精神也随之振奋,似乎一下子回到了一千三百年前的那个时代,那个无比隆盛辉煌的时代!那一切仿佛就在我们的梦里,在梦里我们肆无忌惮地沸腾着自己的血液,让自己的脉搏跟随大唐盛世的脉搏一起跳动。

盛唐的诗歌,充溢着其他时代诗歌所没有的时代精神,便是所谓的“盛唐气象”。盛唐的诗坛,是中国诗歌史上一座前所未有的雄浑无比的高山!在这座高山上,无数的才俊之士,或独立峰头,或高卧云间,或三五成群,或独来独往,或高咏,或长吟。

那是一个清朗的月夜,一位“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天才踏上了这座史诗上前所未有的高山,他的名字叫做李白。

只见他独携一壶酒,和着那月色,一步步上得山来,天马行空般地登上那直插青天的最高最险的高峰。只见他傲然立在峰头,忽然间长啸了起来,那啸声仿佛能传到千里之外似的,似乎月亮也因之徘徊。吟啸良久,李白放声高咏:“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好诗,好诗,阁下莫非就是‘大鹏一日同风起’的李白?”

李白回头,惊异的看着眼前的那个年轻人。他知道能登上如此高峰的绝非常人。

“正是在下,阁下是?”

“在下杜甫。”

“哎呀,原来是‘李邕求识面’的杜甫,久仰久仰!”李白知道,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即是七岁咏凤凰的杜子美,今后绝非池中之物,因此倒也客气。

“不知‘谪仙’因何至此?”

“我追赶那月亮,你看!”

杜甫抬眼看时,只见那月亮如玉轮一般挂在无一片云彩的青天之上:“好月,好月!”

“你又因何半夜独至此高峰?”

“白天山上过于喧嚣,我是来此沉思的。”

“哦,那我不打搅你思考了,我得继续去追赶那月亮。有缘再会!”

杜甫方欲与李白道别,只见他早已歇着那壶酒下得山去,消失在茫茫月色之中。

杜甫无奈,只得独坐在孤峰上,俯视着大地。

一夜,一天,两夜,两天,三夜,三天。

到第四天的夜里,杜甫隐隐感觉到了山下的盛世潜藏着一股莫名的躁动。

杜甫依然仰望着大地:“是时候下山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一边低吟着,一边下了山。

此时,那天上的月亮已经开始日复一日的被黑夜吞噬了。



上高山流水


这故事当然是笔者的杜撰。事实上李白乃是于天宝三载(公元七四四年)在洛阳与杜甫初识的。

对于李杜的相逢,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的《杜甫》一章中是“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因为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假如他们是见过面的),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这两位中国诗歌史上“双悬日月照乾坤”的“诗仙”和“诗圣”年龄只相距十一岁!当然这还不算奇迹。可是两人现在竟然相遇了,相交了,并有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兄弟之情了,这照耀乾坤的太阳和月亮竟然白日里走到了一起了!这就不得不让人赞叹了。

对于李白,龚自珍有句话说得最好:“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最录李白集》)

李白自始至终都自比作《逍遥游》中的大鹏,并一生求仙访道,为人为文受道家,庄子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了。这位“谪仙人”又是屈子之后将浪漫主义诗风发挥到极致的唯一天才。同时李白与屈子一样深怀用世之心,并最终间接死在了政治上,这也与他推崇的道家思想相悖了。杜甫《天末怀李白》中有“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汩罗”之句,便是写于李白被流放夜郎之时。庄子的“遗世”与屈子的“用世”就如此并入了李白的灵魂之中。然而李白缺乏庄子的思力和屈子的苦心,他其实是相当幼稚而天真的。然而正是这种赤子般的天真和幼稚使得李白成为独一无二的李白,当然大唐独有的政治文化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土壤。这两种思想矛盾于李白的灵魂里,呈现于他的诗篇中,体现出了一种特有的张力。历史上拥有矛盾人生观的人颇多,为何独李白堪称“并庄屈以为一”呢?当然首先因其人,其次也因他那些天才文字。那些诗文可以说是横跨千载,睥睨百代,直接《庄》《骚》!

李白虽然一生求仙访道未果,但其天生逸才,自不是人间之物。高道司马承祯称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贺知章呼其为“谪仙人”。这位“诗仙”亦是一位“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的豪侠,他轻金重义,善剑好饮,又简直可以称为“酒剑仙”了。然而不少人忽略其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这位自称“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并诗战鲁儒的“谪仙人”,实际上是相当尊重与崇敬孔子的。他年轻时因受大名士李邕冷遇而写的《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和临终所写《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均同时出现大鹏与孔子不是偶然的。李白所不屑的,是那些腐儒而已,儒家思想实际上对李白影响颇大。更何况李白之诗虽奇,却并不险怪,字里行间都充斥着孟子所谓的“浩然之气”呢。

正是这种种矛盾集于一身,使得李白为自己划定了人生道路,即所谓的范蠡张良式的功成名遂身退,而那位“功成不受赏”的倜傥高妙的鲁仲连更成了他的精神偶像。

然而大唐的土壤可以容忍甚至培育一位“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诗仙,却再也没有了李白所向往的纵横家可以生存的环境,李白的梦想终于落了空。然而这落空使得他后期的诗篇越发的充溢一种不平之气,这应该感谢他天真的梦想所带来的反复的幻灭感。李白何其不幸也,而李白之诗的读者又是何其幸也!

不过千载寂寞的诗仙李白终究还是有知己,诗圣杜甫便是其中的一位。

杜甫比李白小十一岁,当时算是诗坛上的后起之秀。然而当年冷遇年轻时候的李白的大名士李邕竟然特地拜访以求识杜甫之面,这就不得不让人对年轻的杜甫刮目相看了。

杜甫早慧,“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杜甫早熟,“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过早的成熟使得诗人年轻时候的诗作也有着一种特别的苍老之气,这与李白的英气大相径庭。虽然杜甫比李白小,但后人皆呼之为“老杜”。但这“老”绝非“垂垂老矣”之老,而是“老当益壮”之老。杜甫后期之作动辄洒泪,乃是因国家动乱不已,黎民困苦不堪,孤身漂泊不定而流下的“老泪”。假使没有安史之乱,没有大唐国势的江河日下,杜甫决不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那个杜甫。年轻时的杜甫也曾像其他盛唐诗人那样有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狂气,有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傲气。杜甫实际上是相当孤傲,万人不入他目的。李白以大鹏自比,观照自身之一飞冲天,根本不屑知碌碌百鸟为何物;而杜甫自比凤凰,则俨然是以百鸟之王自居并自励了,其眼界之开阔与性格之孤傲可见一斑。老杜的这种狂傲之气是贯穿始终的,并非因国家自家俱不幸而有半毫的自轻,客居成都之时便有“自笑狂夫老更狂”之句。李白昂首向天,杜甫俯视大地,二人却能手拉手傲立于诗国最高峰的山巅,结下珍贵的友谊,不正是因为一种高山流水式的惺惺相惜么?正如那无垠的厚地高天,在茫茫的尽头是合于一处的。

然而杜甫毕竟是杜甫而不是李白,杜甫与盛唐诸公的区别在于他思想极其深沉,而不仅仅是高浑。过早的成熟使得他在三十余岁就将那青年时代的轻狂之气挥发殆尽,思想与文字更加成熟更加深挚。此时正赶上国家动乱,杜甫怀着一腔热忱审视这个变乱的国家,这些涂炭的生灵,并将这热忱观照于万物。审视日久,观照日深,思想日渐成熟,感情日渐深沉,再以其天才熔铸百家,发之于笔端,自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诗中圣哲,当之无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也。然而以杜甫“大庇天下寒士,吾庐独破”的精神境界,这国家不幸换来的诗家之幸于他却是悲哀了。

杜甫《赠李白》之诗有“飞扬跋扈”四字,可概括李白之为人,诗如其人,李白之诗也大抵如此。而杜甫自称其诗“沉郁顿挫”,则其为人也可见一斑了。而细细想来,这“飞扬”与“沉郁”的区别却宛如盘古开天辟地的那一斧,一分为二却合二为一。

可惜李白的传人不多,后世虽然也有诗人被呼为“小李白”,“谪仙人复出”,但能培育诗仙的大唐盛世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苏东坡亦被称为坡仙,其诗宛如行云流水,也是与李白一样的“神于诗者”。不过东坡为人旷达,不似太白飞扬跋扈,是叶嘉莹先生所谓人化为仙者也。而太白却是仙谪为人,那份天才的悲哀愈加可悲可叹了。

杜甫集诗之大成,后期又以其天才求新求变,开后世无数法门,声名越来越响,因此后世诗人几乎无人不受杜甫影响,然而大都得其皮毛。当然登堂者不少,入室者亦有之,然而真正得其衣钵并不拘一格发扬光大者,李义山黄山谷二人而已。

更有不知天高地厚之人,妄自品评李杜优劣。或自以为得老杜之法门,而讥太白大而无当,或怀着鬼胎以浪漫主义自居,贬斥杜甫,更有人作“李杜相轻”之论。老杜的两句诗正是写给这些人的: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还是韩昌黎说得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论其他,李白杜甫的诗作的确如诗国中的日月。那太阳给了后人多少滋养,那月亮又激起后人多少情怀!

那么万口传颂的李杜诗篇究竟是如何的照耀乾坤呢?下篇便见分晓。

上篇完,在下便是传说中的倒剩白玉汤。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黛玉 (等级:9 - 已有大成,发帖:1859) 发表:2006-12-09 18:05:47  2楼
很不厚道
滴坐个沙发~~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fool (等级:11 - 出神入化,发帖:5183) 发表:2006-12-09 19:02:57  3楼
对诗歌懂得很少,雁南兄看着打分吧。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yangz (等级:5 - 略有小成,发帖:184) 发表:2006-12-09 19:23:00  4楼 评分:
总算可以说话了=)
总想跟帖吧,以前汤同学太深奥了,不敢吱声,这次也不是不深奥,不过诗歌偶喜欢,可以瞎说两句。

杜甫被称为“老杜”,主要是跟“小杜”杜牧相对,不过汤同学说的也有道理,因为杜甫的思想确实比较老沉苍郁。你看李白就没被叫过老李,虽然后来有个李商隐。。。不过我还是要不知天高地厚地品头论足一下:李白伟大固然伟大,还是太天真了些,对现实体察不够多,太多沉醉于自己瑰丽的幻想中。诗歌不浪漫没意思,可是不现实就不够厚重了。所以《红楼梦》是伟大滴,因为它融合了最浪漫和最现实的,最阳春白雪和最下里巴人的,堪称不朽。不过曹雪芹同学也是集前人之大成,不然怎么死等活等到了清朝才写出来?所以不能要求在唐朝那么早的时间,诗歌这种比较单纯的文体承载那么包罗万象的内容了。

另外,关于李杜的关系,我总觉得好像杜甫一厢情愿的似的,李白大人有没有写过杜甫阿?可能是我无知没看过。反正就算写了也不太多。总之好像杜甫一边热似的。也觉得不太公平。。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黛玉 (等级:9 - 已有大成,发帖:1859) 发表:2006-12-09 20:10:12  5楼 评分:
总算可以说话了=)总想跟帖吧,以前汤同学太深奥了,不敢吱声,这次也不是不深奥,不过诗歌偶喜欢,可以瞎说两句。 杜甫被称为“老杜”,主要是跟“小杜”杜牧相对,不过汤同学说的也有道理,因为杜甫的思想确实比较老沉苍郁。你看李白就没被叫过老李,虽然后来有个李商隐。。。不过我还是要不知天高地厚地品头论足一下:李白伟大固然伟大,还是太天真了些,对现实体察不够多,太多沉醉于自己瑰丽的幻想中。诗歌不浪漫没意思,可是不现实就不够厚重了。所以《红楼梦》是伟大滴,因为它融合了最浪漫和最现实的,最阳春白雪和最下里巴人的,堪称不朽。不过曹雪芹同学也是集前人之大成,不然怎么死等活等到了清朝才写出来?所以不能要求在唐朝那么早的时间,诗歌这种比较单纯的文体承载那么包罗万象的内容了。 另外,关于李杜的关系,我总觉得好像杜甫一厢情愿的似的,李白大人有没有写过杜甫阿?可能是我无知没看过。反正就算写了也不太多。总之好像杜甫一边热似的。也觉得不太公平。。
是酱紫滴

不能算是不公平。杜甫小李白十一岁,算半个后辈,像李白追慕孟浩然似的追慕李白也是情有可原的。而李白当时声名既重,杜甫的新风格又与李白的复古不同,因此李白对于这个小兄弟可以说喜爱,却未必像对孟浩然王昌龄辈那样推重。

杜甫对李白可以说是倾倒,写了很多的诗,名句也有很多。李白写给杜甫的最出名的是《沙丘城下寄杜甫》: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还有《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可见李白对杜甫也是有一份深挚的感情的,不过相较于杜写给李的那些诗,分量有点轻。当然一部分也由于性格。


样子说的太好了,几乎每一句都砸到了一个点子上,诗仙不能无一,不能有二。很好,我看好你哦。

顺便顶《红楼梦》,就是这样,时候到了,能够集大成的人自然会应运而生。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yangz (等级:5 - 略有小成,发帖:184) 发表:2006-12-09 20:50:31  6楼
是酱紫滴 不能算是不公平。杜甫小李白十一岁,算半个后辈,像李白追慕孟浩然似的追慕李白也是情有可原的。而李白当时声名既重,杜甫的新风格又与李白的复古不同,因此李白对于这个小兄弟可以说喜爱,却未必像对孟浩然王昌龄辈那样推重。 杜甫对李白可以说是倾倒,写了很多的诗,名句也有很多。李白写给杜甫的最出名的是《沙丘城下寄杜甫》: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还有《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可见李白对杜甫也是有一份深挚的感情的,不过相较于杜写给李的那些诗,分量有点轻。当然一部分也由于性格。 样子说的太好了,几乎每一句都砸到了一个点子上,诗仙不能无一,不能有二。很好,我看好你哦。 顺便顶《红楼梦》,就是这样,时候到了,能够集大成的人自然会应运而生。
wow,多谢玉弟弟点拨。。
原来如北。。
我们要向那些学识渊博并且乐于助人的同学们学习!=)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卐儿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24) 发表:2006-12-11 14:09:34  7楼
原来杜甫比李白小的
我怎么一直记成李白比杜甫小十一岁呢

难不成是杜甫的诗文太厚重,给人的感觉总像老人做的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Anglican变种 (等级:4 - 马马虎虎,发帖:1154) 发表:2006-12-11 14:39:00  8楼
原来杜甫比李白小的我怎么一直记成李白比杜甫小十一岁呢 难不成是杜甫的诗文太厚重,给人的感觉总像老人做的么。。。
.............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sarah (等级:6 - 驾轻就熟,发帖:5796) 发表:2006-12-12 01:31:25  9楼
扔个小砖头
有些段落也太过高调了,又不是学校交作业呢。中国文学界最不缺的,就是赞美词的灵感。“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哪里还有光芒,都淹死在夸赞的口水里了。旧时此类颂歌读得太多,常常在脑子里面跳出来干扰自己的想法,只恨不能统统忘记。书海浩瀚,值得出版的东西九牛中只一毛耳。

实话实说,谨为参考。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watercooler (等级:14 - 天人和一,发帖:12846) 发表:2006-12-12 09:16:40  10楼
原来杜甫比李白小的我怎么一直记成李白比杜甫小十一岁呢 难不成是杜甫的诗文太厚重,给人的感觉总像老人做的么。。。
自然是安史之乱惹得祸。。
李白那时候多太平啊。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黛玉 (等级:9 - 已有大成,发帖:1859) 发表:2006-12-12 21:27:17  11楼
扔个小砖头有些段落也太过高调了,又不是学校交作业呢。中国文学界最不缺的,就是赞美词的灵感。“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哪里还有光芒,都淹死在夸赞的口水里了。旧时此类颂歌读得太多,常常在脑子里面跳出来干扰自己的想法,只恨不能统统忘记。书海浩瀚,值得出版的东西九牛中只一毛耳。 实话实说,谨为参考。
哈哈
老白被葵花点穴手点中死穴了。这三篇的确都有这样一个缺点> <不过这篇最严重也,上去了没下来,好在还有一半,下篇继续上去的话恐怕就下不来了。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湘玉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20) 发表:2006-12-20 20:38:50  12楼
额没文化,
“只见他傲然立在峰头,忽然间长啸了起来,那啸声仿佛能传到千里之外似的,似乎月亮也因之徘徊。”

这句再次让额笑翻了。。。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文学艺术 | 返回上一页 | 本主题共有 12 篇文章,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回到顶部
<<始页  [1]  末页>>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