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限在一些小圈子里,看到的就是那样的。
呆久了,容易意志受影响,行为上也会身不由己。
毕竟人是群居动物,需要朋友,需要寄托和力量。
我不太喜欢网友这个词,因为包含了很多不真实的因素。
而且我尤其不喜欢论坛网友这个词,我比较排斥隔壁网站,跳过几个坑,太不真诚了。
误导了很多国人的价值观与对他人的信任感。N年前,行情非常好,我也因为害beip失去了更大的发展机会。
但时代这么发展了,我们又是不可能离开网络的,所以必须正确面对。
目前由网络认识引申出的义工群,舞蹈群,跑步群,吃货群,购物群都是我所能认同的一种群体,
有些一个礼拜见一次,有些越货时见,在共同的利益驱使下大家都很真实,
让人觉得踏实。我想选择信任这个世界的真诚和美好,让孩子也能感受到更多的希望。
喜欢多学点,不喜欢少学点。
哈哈,我在新加坡所遇到的女人里第一眼就喜欢上的就是一个华中的老师,
觉得特别纯洁,跟她谈话感受到久违的美好。
我小时候,每天得回家汇报学校发生的事,
家里的长辈就会做一些评判,告诉我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例如有同学成绩考得比我好,我奶奶是这样教的:要向他学习,跟他做朋友,请他来我们家玩。
从来没有他比你强,你就要打倒他之类的教育。
可以要求自己上进,但不要好强逞能。
现在接触到很多事情,确实让我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
例如我把一些人当成朋友,分享了一些心得,人家过不了多久,就背地里来撬我墙脚。
其实真不需要撬墙角,可以跟我谈,也许我可以给她更好的建议,如果真有可能,也许可以合作。
但人家不这样想。我们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个人本质不坏的,所以我们做朋友了。但这个人的妈妈把她教坏了,重要的事情她一定跟父母商量,撬墙角这种事应该是她妈妈教的。
其实这样教真的很中国,害了孩子。
所以需要很多外力。
我们新移民的尴尬是,跟新加坡本地人交往有点隔阂,
跟自己新移民交往又缺乏安全感。
看一些自认为很厉害的人,其实都有短板。
也许已经错过很多机会,但明天应该还有希望。
不想把过去接收的一些负面信息当成包袱。
一切皆有可能。
就如奥巴马,也破了很多美国的buken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