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复制本帖HTML代码
|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
自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爆发以来,中国医学专家一直在强调公众在公共场合要戴口罩,把这作为防疫的重要手段。武汉、南京、无锡、广东等市、政府先后发布防疫通告,在公共场所实施佩戴口罩的控制措施,不戴口罩者要被处罚。
这些建议、要求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控中心从来就不建议把在公共场合戴口罩作为防疫措施。在新型肺炎爆发之后,这些机构发布的防疫指南也没有建议普通公众在公共场合戴口罩。新加坡卫生部发布的指南甚至明确指出:“身体若无不适,一般上无需佩戴口罩。”可见,强制公众戴口罩防疫,是很有中国特色的。
这些防疫通告,只是泛泛地要求佩戴口罩,对口罩的类型并无要求,似乎以位不管什么样的口罩戴上了就有作用。实际上,市面上的口罩大多数是用于防尘、吸异味的,对于预防病毒传染没有任何用处。要预防病毒传染需要佩戴专业的医用口罩:外科口罩能对阻隔飞沫传染起到一定的作用,而N95(或更高级别)口罩的阻隔作用更佳。这也是医护人员使用的两种口罩,他们在一般情况下佩戴外科口罩,在特殊情况下佩戴N95口罩。
既然医护人员在用,是不是就可以要求普通公众也用呢?是不是可以更详细地要求公众佩戴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呢?不是的。
首先是使用的环境不同。医护人员身处病毒浓度高的医疗环境,面对的是传染性很强的病人,在这种情况下就很有必要通过戴口罩来减少被飞沫传染的风险。
而在一般的公共场合,环境完全不同。如果是在开阔或人烟稀少的场所,例如街道、公园、体育场,没有被飞沫传染的风险,也就完全没有必要戴口罩。如果是密闭而且人群密集的公共场合,即使碰巧有传染病患者,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就不会被飞沫传染,刚好近距离接触患者被其飞沫传染上的风险微乎其微,戴口罩的作用也就不大。绝大部分人都是在医院或与患者有密切接触(例如共同生活)而被传染的。
有人会说,虽然公共场合传染的风险低,戴总比不戴好啊。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戴并非总比不戴好。如果佩戴不合适,戴了等于没戴。戴口罩要完全盖住口和鼻,并紧贴脸部,不能留有空隙,才能起到防护作用。没有专业的指导并养成习惯,一般人很难正确佩戴外科口罩,更难正确佩戴N95口罩,N95口罩需要使用专门的工具测试密合程度,才能保证防护效果,所以不建议普通公众使用。
在湖北省的新闻发布会上,省秘书长戴口罩鼻子露在外面,武汉市长戴的口罩干脆是反着的,这都起不到防护作用。领导一线防疫的官员尚且如此,更不要说一般人了。
口罩是很好的病原体吸附、孵化器,如果使用不当,比不戴口罩还糟糕。口罩容易吸附病菌、病毒,是不能触碰其外层的。但是我们经常能看到戴口罩的人忍不住去摸口罩外层进行“调整”,这样手指上就沾上了病菌、病毒,如果手再摸自己的脸、眼睛,就会感染自己;如果手再摸别的地方,就帮助传播病菌、病毒。口罩如果摘下来(例如因为要吃饭),就要换新的,如果口罩脏了、湿了、
时间长了,也要换新的,否则反而容易被传染。但实际上一般人很难这么做,时间长了,更难坚持这么做。换下的口罩要装进袋子里再丢弃,如果随意丢弃,也是在帮助传播病菌、病毒。网上已有用过的口罩随处可见的照片、视频,以国人的卫生、环保素质之差,出现这种情况不难预料。
一般人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有戴口罩的必要,一是自己被感染了,戴上外科口罩避免传染给别人;二是照顾患者,需要与患者近距离接触,应该正确地戴好外科口罩降低被传染的风险。
所以,要求公众都戴口罩,未必能起到防疫作用,反而可能适得其反。何况也没有那么多的口罩能满足人人戴口罩的需求。如果中国人人戴口罩,至少一天一换,一天就要有十几亿只口罩,而按工信部的说法,中国口罩的产能是每天800万只,最高能达到2000万只,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其结果是导致口罩被抢购一空,真正需要口罩的医护人员和患者反而没有口罩可用。湖北省长在新闻发布
会上一再修正湖北口罩产能,从108亿只到18亿只到108万只,可见他们在作出强制人人戴口罩的决定时,并不清楚口罩的实际产能,没有考虑到供求问题。
国际医学界公认预防感染的最佳方法是经常用肥皂洗手至少20秒种,如果没有洗手条件,可以用含酒精的湿纸巾擦手。但是经常洗手毕竟很麻烦,不如戴口罩简单,似乎把口罩一戴就百病不侵了。强调戴口罩,满足了国人喜欢投机取巧的心理,所以才如此风行,成了一种仪式,甚至成了爱国服饰、道德标志,谁敢异议,人人得而诛之。.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