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宣布,由该实验室编译组主导研发的国产编程语言“木兰(Mulan)”正式发布。
更重要的是,这是由我国科研人员自主设计、开发和实现的编程语言,与之配套的编译器与集成开发工具,也由科研团队自主实现。
据中科院计算所副研究员、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编译组负责人刘雷对《中国科学报》介绍,这款编程语言充满中国风的名字(木兰,Mulan)原本是 Module Unit Language(模块单元语言)的简写。他说:
我们最初就是想做一种能像模块一样方便的、可以随时扩展语言的编程语言,缩写词“Mulan”中的“M”是希腊第十二个字母(音近“谬”),表示“微小”的意思,表明这是一款简易的语言,没想到, 中科院计算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徐志伟一下就念成了“木兰”...... 我们都觉得“木兰”更好,有浓浓的中国文化印记。用“木兰”命名这样一款国产编程语言,再合适不过。
但是,
随后有网友分析发现,无论是从图标上来看,还是根据内部提供的函数显示,木兰都与 Python 语言几乎一模一样。而且在安装后的文件夹里,出现了大量的“.pyd”文件——这正是 Python 语言常见的文件格式。有开发者总结道,木兰似乎就是建立在 Python 之上,就像在顶层做了一个接口,而底层编译、优化等其他工作仍然由 Python 来做。
所谓的木兰其实就是Python换皮而来,甚至直接原封不动地打包了很多Python的内容。
似曾相识啊。
2018 年 8 月 15 日,自主研发浏览器核心产品的红芯公司(redcore)宣布完成 2.5 亿元融资,并自称打破了美国垄断,拥有中国首个自主创新的智能浏览器内核。然而,很快就有网友曝出,红芯浏览器的众多设置与谷歌 Chrome 雷同,安装文件的目录结构也很相似,安装程序 Redcore.exe 的属性甚至显示为 Chrome。而且,其版本号为 49.1.2623.213,当时最新版的 Chrome 已经到了 v69.0.3493.3。网友吐槽:这造假就太低劣了,就换了个启动器改下入口参数就敢出来放出来行骗了。怕不是见惯了上头的弱智还以为公众都是那么好糊弄的。2018 年 8 月 17 日,红芯方面发表致歉信表示,公司在融资宣传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大,给公众带来了误导,并承认红芯内核基于谷歌 Chromium 开源项目。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9,奖励楼主2分以及3华新币,时间:2020-01-19 22:0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