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个
所在版块:心情闲聊 发贴时间:2004-01-28 21:50

用户信息
复制本帖HTML代码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2003年11月,就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喜迎建院5周年庆典之际,从太平洋的彼岸传来了又一个好消息: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张宏江博士被IEEE(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授予院士……

在多媒体计算、视频和图像内容分析、表征、检索和浏览研究领域的多年探索和开拓性贡献,宏江已被视为视频检索技术领域的先锋式人物,获此殊荣可谓实至名归。

丹麦科技大学的跳级生


河南境内,离郑州160公里有一个叶县,因成语"叶公好龙"中的"叶公"出生于此而略有名气。七十年代初建设"三线"工程时,电子工业部在叶县黄莹坡开办了一个干校。从此,一批戴着眼镜的知识分子便从全国各地来此落户,慢慢形成了一个2000多人的小镇。

1977年底,黄莹坡应届高中毕业生张宏江和大他两岁的哥哥同时考取了大学,哥哥进了北京邮电学院,张宏江则选择了郑州大学无线电系。兄弟两人同时考上大学,一时成为叶县的一大新闻,被广为流传。

在郑州大学的四年学习生活中,十七岁的宏江是班上最小的学生。宏江清楚地记得,在校园中他最喜欢的是体育活动,特别是打篮球和长跑。此外,他最主要的业余活动就是上图书馆找一些文史类的书籍看。面对浩瀚的书海,他尽情地汲取着专业以外的知识。宏江认为,大学时代广泛的涉猎,无论文史、还是数理,都为他以后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快捷的反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他在图书馆查找图书时,就对书目分类萌发出特别的兴趣,这也许对他日后确定自己的科学研究方向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毕业后,宏江来到石家庄电子工业部第54研究所工作。当时,这个拥有4000名多研究人员的研究所是我国从事通讯科研方面水平最高的研究机构。在这里产生了中国通讯研究领域中众多的第一,尤其是在国防通讯科研方面,54研究所做出了许多突出的成绩。宏江报到后,马上投身到了研究工作中。他在微波通讯系统的研制工作中表现突出,得到了研究所领导的赏识和器重。

在石家庄工作的第四年,宏江在研究所领导的推荐下到丹麦科技大学进修两年。在丹麦学习的第二年,宏江的导师惜才心切,利用其在学术上的影响请求学校特许张宏江在没有硕士学历的情况下直接攻读博士。学校破例批准了这一要求。经过慎重思考,宏江选择了遥感图象处理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从此,宏江与图象处理和检索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最终成为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和查询的著名学者。

在丹麦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宏江留校任教。就在这时,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人找上门来。在当时,新加坡已成为世界的一颗新星,雄居亚洲四小龙之首。八十年代末,李光耀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强国政策,期望全力提高新加坡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其中一项措施就是赴世界各地大量招聘优秀的科技专才到新加坡工作,由政府提供最佳待遇,包括落地就可以获得新加坡永久居留权、任选研究方向和课题等等。这无疑对科技人才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在北欧学习工作五年之后的宏江也想再回亚洲看一看。在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短暂的接触后,宏江离开了丹麦,来到了风光秀丽的新加坡,加盟国立大学系统科学研究院。

视频检索技术的前驱者


九十年代初,随着电脑的大量普及和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成为计算机技术研究人员的热门方向。多媒体数据呈爆炸性增长,文本、图象、语音、视频等各种形式的多媒体信息都将被放到网上,这些信息的无序使用户在其搜索和管理上都非常不方便。如何建立多媒体的检索和查询系统,最迅速地找到人们所需要的信息,目前还是一个空白。宏江看准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于是,他在许多研究课题中选择了基于内容的多媒体的检索和内容查询。

传统的视频信息检索办法是依靠人的记忆来回忆视频的内容,然后再用文字描述出来。这种方式往往主观性强,速度慢而且错误率高。张宏江开始潜心研究一种全新的办法,试图找出视频检索的最佳方案。经过反复的思考、设计与检验,宏江提出了一套思想框架:不需要完全明白视频的内容,只需分析视频的结构,再把每一个镜头当作段落,将关键一帧当作关键字,从而形成一套全新的多媒体检索和查询的方法。1993年6月,张宏江在《多媒体系统杂志》的创刊号上刊登了他在这个领域的第一篇论文,建立了现代视频检索和内容查询的一个基本框架。这是在现代多媒体研究方面的一篇经典文章,也是在此领域人们引用最为广泛的文章之一。

张宏江研究结果的发表,对新加坡国立大学系统科学研究院的多媒体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使系统科学研究院逐步成为了国际多媒体研究方面一个十分知名的研究机构。但是宏江并不满足于理论框架。他马不停蹄地又提出了新闻电视节目的自动编目思想和方法、视频图象内容摘要的新方法、以及基于内容的图象索引和查询系统等一系列新思路。宏江在他自己理论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一套系统--Video Classification。新加坡国际科学研究所、新加坡电视公司、美国柯达公司、Intel公司和Digital公司都购买了宏江的专利许可,并将这项技术应用到一系列的产品研究和开发实践中。另外,在美国,也有数家公司在宏江开创的理论框架下创业成功。张宏江成为这一多媒体研究领域的开山鼻祖。

回国没商量


伴随着视频检索和内容查询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张宏江的工作为更多的人所认识,各种荣誉也接踵而至。全球有许多学会和数百位科学家在从事相关的工作,张宏江几乎在所有有关的专业协会都担任了重要职位,各种多媒体的刊物也聘请他担任编委或其它职位。但宏江并没有就此打住,他把目光放到了更具挑战性的研究领域。1995年,在新加坡工作三年多后,张宏江被硅谷计算机技术和工业的迅猛发展所吸引,来到美国硅谷,在包括卡奈基梅隆大学、IBM、Bell 实验室在内的几家研究机构和大学中选定了位于硅谷中心的惠普实验室,担任主任研究员。他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在惠普的服务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这段时间,宏江做出了更进一步的成绩。1997年,在完善视频图象分析和编目新技术的同时,他提出了机器学习的方法,利用"相关反馈"的原理,使基于内容的图象检索率达到更高。1999年,宏江提出了基于多媒体内容自适应传递的方法,针对文字、语音和图象等不同的特点,根据用户的基本条件来选择所要传递的方式,从而达到最好的信息获取效果。在惠普的三年多时间里,宏江获得了十多项专利,并将它们成功地转移到产品中去。98年底,宏江应邀担任了"ACM 99年多媒体世界大会"的技术委员会主席,成为担任此职的第一位华人。他的事业可谓一帆风顺。

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张宏江的生活和事业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转折。那是在一个周六,紧张工作了一周的宏江和全家一起上街去放松一下。在一个购物中心外,他看见了一个出租中文录像带的小店。出于好奇,他租了两盘电视连续剧《爱你没商量》。其实他也不知道是什么内容,但回去一气看完之后,顿时不能放下,于是开车回来又把另外的十几盘录像带全部租回。在两三天的时间内,宏江一口气看完了这部三十多集的电视连续剧。这部片子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震憾。其实,片中的内容与情节并不是让他震撼的最主要原因,震动他心灵的是他突然感到了出国工作和生活的代价 - 他已经远离了祖国和故乡的生活。剧中那些熟悉的乡音、精彩的中文对白象一股清泉浸润了宏江的心。同时,那些带着城市风情和文化的故事让他体会到了中国与过去的不一样。他似乎一下子成了一个陌生人。一股乡愁袭上心头。一晃十五年过去了,中国的一切突然在那几天里牢牢地抓住了他,过去不以为然的一切,深深地打动着他,感染着他。他觉得应该做一点什么,也许该回中国去生活一段时间,无论以何种方式。

两个月后,宏江得知了微软在北京成立研究院的消息。和开复、亚勤几次深谈之后,宏江决定回中国去看一看,去感受一下北京的生活……

智能多媒体的追梦人


1999年2月,宏江回到中国的时候,正是中国Internet和多媒体研究热火朝天的时候。所有见到宏江的人,都与他探讨这类问题。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几位大牌的主任研究员都是多媒体方面的专家。宏江立即把他的研究定位在了多媒体的内容分析、查询和传递,特别是Internet上多媒体的检索和传输上,并迅速组织起研究队伍,迎接这些挑战。几年下来,张宏江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这个"人才黑洞"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

举例来说,微软于2003年初发布了Windows Movie Maker(以下简称WMM)2.0--相对1.0版软件,WMM 2.0在智能化和实用性方面都产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这是一个可以让人着迷的视频编辑软件,因为它完全剔除了繁琐的设置步骤,就算是从未接触过影像处理的门外汉也能够轻而易举地上手--用户只需告诉该软件所拍摄影像的位置、音乐的位置以及编辑时间,其余的就由软件来完成。更有趣的是,用户选择的配乐不同,软件自动生成的视频剪辑也迥然相异。用户不希望最终剪辑合成背景音乐怎么办?Windows Movie Maker可以根据视频的内容自行确定画面的重要程度,从而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实现队原始视频材料的取舍与组合。此外,软件还可以把处理后的电影文件自动刻录到DVD光盘上,建立标题和内容信息、划分影片章节、完成镜头切割与场景检测……

一位网友这样评论WMM 2.0:"在视频编辑技术方面,Apple输了。"--这款新版本视频编辑软件的核心技术正是在张宏江的引领和启发之下逐渐成型的。事实上,新技术的框架与十年前他提出的视频结构化框架如出一辙。张宏江最先想到以"熵"的概念描述视频的技术思路,从而在新版Windows Movie Maker中引入了"观众注意力模型"(Attention Model),在视频处理技术领域奠定了第二座里程碑。

在2004年到来之际,身兼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的张宏江又被微软总部任命为新成立的微软亚洲工程院首任院长--据了解,作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原有职能的扩展和延伸,微软亚洲工程院将以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科研成果为依托,从事产品和应用的研发工作,其使命是:基于一流研究、创造关键技术、孵化核心产品。其中"孵化核心产品"是微软亚洲工程院的最大职能。张宏江正思考着下一步的战略与方向。我们期待着他下一个飞跃的到来。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Put your OWN COOL signature here!
 相关帖子 我要回复↙ ↗回到正文
关于编程,是不是除了一个【勤】字再无其他捷径可走? ajsux   (281 bytes , 1314reads )
谈谈自己一点想法和困惑 我会等到那一天   (3449 bytes , 437reads )
作者的自我检讨很深刻,鼓掌鼓掌! 雨洋   (186 bytes , 358reads )
我不同意 wwwuuu   (1322 bytes , 312reads )
如果你认为IOI,ACM是靠熟练就可以成功的话,你就错了 icky   (0 bytes , 246reads )
不过 我对有资格参加ACM、IOI的人都是很佩服的 wwwuuu   (23 bytes , 331reads )
我不这样认为 wwwuuu   (341 bytes , 253reads )
还有一点 我会等到那一天   (124 bytes , 263reads )
是这个 我会等到那一天   (7942 bytes , 283reads )
去年ACM world final 第13名 icky   (28 bytes , 281reads )
有道理呀 Daemon   (89 bytes , 234reads )
不过 Daemon   (194 bytes , 250reads )
编吧,编吧 我行故我   (91 bytes , 251reads )
编程是很重要...可是也不能练太多吧... chaton   (23 bytes , 244reads )
恩,编程本来就无捷径可走,唯有多练多想多看 guigui   (0 bytes , 182reads )
自己找个一千行以上的题目的写完就ok了 茄子茄子   (0 bytes , 182reads )
对一些变化逻辑要求会比较高 无聊至极   (76 bytes , 244reads )
学1102不是学Java 辰星   (0 bytes , 177reads )
1102是学algorithm和data structure 辰星   (604 bytes , 338reads )
鼓掌,辰星哥哥果然名不虚传! zizi   (0 bytes , 234reads )
:$ 辰星   (0 bytes , 150reads )
别急啊~~ Sting   (69 bytes , 327reads )
你啊?哈哈哈,你快点给我找个姐夫才是正事!!! ajsux   (0 bytes , 346reads )
别乱放枪~你连我是谁都不知道 Sting   (0 bytes , 211reads )
书山有路勤为径。。共勉,共勉。。。 _McHotDog   (0 bytes , 173re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