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复制本帖HTML代码
|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
省思,如果你认为告诉我这是圣严的教诲就会改变我对它的论断的话……嗯,我只有说我感到很无语。假想圣严法师也看到你的话,他只会比我更加无语。
Sarah,如果你认为我是站在一个“学者佛学”的立场上看不起“民间佛学”的话……这样,我不希望牵扯到过多、以给我自己招致无休无止的说明;请让我说明至少一点:之前我并不知道这篇文章有特定的对象和写作目的;我只是从自己的认识对这篇文章本身的内容做出论断。而现在我来说说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论断。这首先将牵涉到对“道德”的一点基本认识。
我先打一个比喻。设想有一艘航行的舰队,由许多船只构成。为了保证航行的和谐,有三个因素:其一是船与船之间首先不能互相碰撞;扩展而言,舰队与舰队之间的互相撞击将带来更恶性的后果;其二,每艘船自身必须不至于散架、发生故障;其三,这是根本的一个问题,航行的方向。
或者换一个比喻:一支乐队。首先,乐师与乐师之间必须遵守一定的和谐;其二,每个乐师自己必须演奏好自己的那一部分;其三,也是根本的:每个乐师和整个乐队,演奏的是什么曲目?
我想聪明人已经明白了我要说明的问题。就“道德”而言,我们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社会的一分子而存在。我们每天都免不了要操心的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在满足私我目的之同时必须遵守既定的社会准则;严重危害社会的事情有法律管着,如果我们得罪了人自己内心也会不安;其二,往往还没有被很多人足够重视的是,人际关系和谐还不够,我们须注目个体身心的终极诉求与发展;确切地说,如果个别船只有问题,我们很难想象碰撞不会发生;其三,对于大我和小我而言,这样的和谐其尺度在何?终极目标何在?
在这一点上讲,我非常恶心很多佛教人物将佛家的“空”观、破执著等等作肤浅的解释——例如说人生中只要放开、不那么在乎,然后就免去了烦恼、然后就自在了云云;进一步的逻辑就演化成大胆热情的去生活吧、反正你可以学习对一些令你不快的事物不在乎,美其名曰“不着相”、“无所住心”等等。主帖的最后一段正是一个例证。生命与社会决不可能是独角戏,“把世间的人、事、物看作如幻如梦如演戏。你会非常认真地演好目前的角色,但很清楚自己是在演戏”——这是根本的谬误,而不仅仅是对佛理的谬识。立足对个别船只与整座舰队的关注,佛开始思索航行的方向、这一方向如何源自船只的本性而又将最终如何运用在个别船只、进而到整座舰队身上,用这样的比喻可以概括整个宗教的意义所在。佛家的方法是由“心”入手,发展出以唯识宗为代表的佛教心理学,这后来又几百年才有禅宗讲“心无所住”;但绝不是证严那个意思。不是“不仅仅是”、而是根本就不是。
我在这里与你们的讨论,我不想牵扯到纯学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如果真从纯学术的角度去探究,你只会看到这个谬误为什么比我上文所说的更far off。(所以身为证严这么做便更加令人失望。)然而我想说的一点是,这至少是我个人的坚持,那就是:即使是最深奥的纯学术研究,如果不是为了从终极上明白个体船只、整座舰队并寻找航行的方向,那将彻底沦丧其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强调“学者”vs“民间”、“学问”vs“人生”的分野,并因此导致价值判断——也常常令我不快。
.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