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复制本帖HTML代码
|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
外公接到上海来的电话,说是正在编写的《黄宾虹年鉴》需要二、三十年代黄在成都东方美专任教时的详细资料。恰好祖父是那时美专的创办人兼校长,这电话便打到家里。外公是祖父的幼子,又是家中唯一继承国画的人,自然是找到了他。可惜他太忙,就拜托我和母亲,去查查那年代的资料。我们自是无从找起,唯一的线索便是当年东方美专的学报,名为《太阳在东方》的(真是变态的名字)。说是那上面或许有些东西可寻。母亲和我便骑车去四川省图书馆。倒是未料到省图落得如此萧条,看惯了国大的排场,实在是有些不习惯。各功能区的位置的名字不能使人望文生义,而且连个咨询台也无。辗转从一楼问到四楼,终于在特藏馆找到一位资深的管理员。其间几多周折,又频频电话和七丁外公联系确认。最终管理员找到了《太阳在东方》的记录。
我们总算松了口气,但突然想起来那东西是个期刊,会不会厚厚一大摞,岂不查死我也。意料之外,从库藏中送来的资料,竟只有薄薄一叠。拿到手中,又惊觉还要减去下面垫底的纸板。1930年至1931年的期刊,并不齐全。有八本是学生们的集子,唯有最后一本找到了段虚谷和黄宾虹等人的文章。依稀是当年为教诲学生而随兴做的。略翻了翻,纸质松脆泛黄,稍不注意就会撕裂。书脊上被蛀虫咬得残缺不堪,整部都散了架。母亲便说她曾见过清朝的档案,大概是批文和奏折之类,已经朽到了手指一触便化成粉末的地步。那种东西只得拍成胶卷,或是用特殊的丝网一张张裱起来。不过我手中这一摞,十年之后,恐怕也是不在了。毕竟它价值所在的层面,实在是太窄。
九本脆薄的小册子,被我们一页页仔细阅读。民国二十二年,学生们的小说散文都热血得可爱。现举记得的如下:
栏目名大约是依然能在梦幻的什么之中,(大致是这样的意思,白话,大约10字那么长。很西化,然而又是繁体右排,觉得有些分特)。小说是写校园爱情。男主角叫晖,女主角叫倩。对话都带有许多感叹句,还有戏剧的格式。很明显的受西方翻译小说的影响……另外还有些段落,总觉得有鲁迅的语法――特别是男主角在以独白的口吻痛斥某些“知『从』晓『德』”的人时。就是这两种叙述的口吻混合在一起……(几乎每篇都是这种风格)。
古体诗词甚多。各式各样的笔名都颇雅致。老师们写的,便都留真名或字。如冯建吴(觉得冯的词,无一句无来历,读起来有点。。。),黄宾虹,熊周光等。听闻祖父是决不做诗(怕文字狱?),翻找几遍,果然一篇也无。学生的集子里面,论述不多。有些记录当时校园活动的小文,只言片语提及“段校长”,“段老师”如何如何,我和母亲就会互相戳戳,觉得很开心。那是东方美专学生很少,(这里不得不提及,学校的董事长居然是刘文辉大军阀。他弟弟不就是刘文采地主大人嘛。他既然出了钱,学生为什么那么少?肯定是挂空名,哼。)每周都有组织学生和老师一起开一些讨论会,(类似于现在的沙龙吧我想)。学报上记录每次的讨论会,总是千篇一律:
“某同学于是站起来说,。。”
“某某同学接着说,。。”
“最后某老师说,。。。”
狂汗。
终于还是觉得老师的那本集子,很有些看头。本来拟全部复印带回家的,(以免以后就化为粉尘,想复印都没法了),无奈省图经费紧张,每复印一页收费5元。管理员自己说,他们是咬到一个是一个的心态……我们没有那么多银子给他们咬,就只好复印了少部分。虽然没有找到上海那边要的资料,但是黄宾虹的文章一篇:《中国名画变迁说》。我猜测,他们在自己办学的学报上的文章,多不会存下来,以后又发到其他地方吧?说不定拿去回复上海那边,还是有点用处。祖父的文章某篇:《天放阁谭画录》,署名蓬溪虚谷。(每次他用这个署名,好像就应该是比较认真写的东西……)。我略看了看,觉得文笔哈好。等会晚上慢慢看。还是挺可惜的,要是熬到文革后再死,也不至于埋没了。
有篇新闻是讲,各老师将自己的收藏拿出来办画展给学生看。百多件全是真品。我记得的有唐伯虎的山水扇面之类。(他们还真富有啊。。。)祖父也颇贡献了些。可惜文革时被抄了,要不现在就拿去$$$……>_< (我是不是太那个了。。)
还有一篇编辑的后记,提到下一期有宾虹的某某文。可惜这“下一期”,已经不知消失在世界的哪里了。总之省图只有这么多,大概其他地方也不会再有了吧。没有也好,我对黄大人也不是很有兴趣……
然后我们就回家了……
我现在总之是越来越钝了,或是越来越空了。不过或许桐音喜欢听听这些比较有趣的琐碎事情,(真的有趣咩?>_<)就写来给大家看看吧。毕竟……这个年代……连省图都开网吧了……
(完)
(表转载哈……)
.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
Put your OWN COOL signature her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