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音别馆】从“他那个时候还是很有正义感的”说开去。。。
所在版块:文学艺术 发贴时间:2004-02-24 12:42  评分:

用户信息
复制本帖HTML代码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藤田教授讲起国民党“清党”时期,郭沫若“他那个时候还是很有正义感的”,写了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最后被迫亡命日本
。国内学术界对郭的评价大抵上分为两个阶段:1、青壮年时期意气风发,敢说敢做,用藤田的话来说,“很有正义感”;2.到了
晚年逐渐丧失学术人格和独立人格,沦为南书房行走。

上述说法粗看起来是很有说服力的,前者可以《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为证;后者可以郭在文革时期大量的(而且是拙劣的)颂
圣诗和《李白与杜甫》这样大字报风格的学术著作为证。批评者大多是从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角度来批评郭沫若的,前期独立
,晚期丧失独立。不过我的看法是,从这个角度来评论郭沫若,可谓谬以千里,因为,郭沫若的第一身份并非知识分子,或者
保险点说,他并非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首先看看他的简历。

“1924年回国进行文学活动。1926年参加北伐并任总政治部宣传科长、行营秘书长。1927年夏参加南昌起义,任七人主席团成员
和总政治部主任,8月间加入中国共产党。起义失败后经党同意赴日本,十年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1937年夏潜回国内,并恢复
中共组织关系。1938年任国民政府军军委会政治部三厅厅长,后一直进行进步文化活动。1948年赴解放区,全国解放后任副总
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职,在中共九大、十大、十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1978年病逝。”
去掉第一句,任何人读过之后都不会想到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的简历。郭沫若在解放前的身份一直是党外民主人士,文末转一段
资料讲他的党籍问题,注意这一句:“叫做特别党员,以无党派人士的面目,开展了公开的抗日民主革命活动,去带动当时的广
大民主人士向中央靠拢,起了比一个党员更大的作用”,对此周恩来也说过,“沫若这样的名人留在党外比在党内,对于革命的
贡献更大些(大意如此)。”

注意这两点事实,一、这段时期郭的党员身份是保密的。 二、郭的工作(注意,是工作, job)直接受周恩来领导。我们知道
,中共是一个组织性纪律性极其严明的列宁式政党,强调上级对下级的绝对权威,强调组织成员在意识形态上的绝对服从,郭
沫若加入其中,则所谓“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一说根本就无从谈起了。鲁迅批评国民党杀共产党,是出于他自己的价值判断;
郭沫若做同样的事,只是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显然,对国民党政权的批评话语,从一个民主人士、第三派力量的口中
发出,其效果与一个中共党员相比可谓天差地远。由此也可见中共统战手腕的高明。

既然牵涉到政党斗争,“正义感”一说也就非常可疑了。他们有他们的正义,我们有我们的正义,立场不同,结论也就不同,唯
一相同的是对利益的追逐和对权力的渴望。“正义”是个好东西,可惜常被滥用。

如此向后推,则郭沫若晚期的表现也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58年正式恢复党籍,积极参与所有政治运动,按照上级的安排参加
对他人的批判,声明烧掉自己以前的所有著作,投毛所好写《李白与杜甫》,写诗吹捧毛与江,文革结束后又写“大快人心事,
捉了四人帮“。这为人诟病的一切一切,如果放在“郭是一个老共产党员”这个前提下,都是非常顺理成章的。知识分子立场上
的义愤填膺,实在是没有必要。中国的近代、当代历史,中共的历史,一直是左右摇摆,充满颠覆和反颠覆,郭紧随时代潮流
,以万变应万变,生前大多时候显赫风光,身后备受争议,除去个人品格的因素之外,还应该算是历史的嘲弄吧。

既然郭沫若不能算是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那么什么才算是知识分子呢?几十年前,与郭沫若面临同样的时代浪潮的知识分子
们,他们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呢?限于篇幅,下次再谈。



“”“”“”“
郭沫若同志逝世后,许多有关他和党的关系的记述不甚明确,弄得读者不免对郭老的党
龄发生了错误的看法。有人以为郭老真的长期是党外民主人士,只是在全国解放后才重新入
党,这是不合史实的。郭老是1927年南昌“八·一”起义后,在行军作战中经周恩来同志
和李一氓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他的党龄应从1927年一直算到1978年逝世为止,一
共51年。
或者有人觉得郭老在大革命失败后去了日本,是自由行动,那十年是自动脱党,所以在
全国解放后才重新入党的吧?不是。郭老去日本隐居,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著作,那是经过
当年党中央决定,保留党籍,完成党给予他的一项重大任务的。当年,白色恐怖遍及全国,
一般党员投身于农村的如火如荼的武装斗争,一部分党员留在白区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地下
斗争而不断遭受国民党的逮捕和杀害。郭老当时已是著名的革命文学家、政治活动家,而且
许多国民党人都认识他。按当时他个人的具体条件,党不能把他当做一个普通党员派到乡村
去打游击,也不能让他继续留在上海听任国民党的杀害。
郭老和董必武、钱亦石等党员去日本(董老到日本后又转往苏联)隐蔽待命,直到
1937年祖国抗战爆发,才逃出日本归国。因此,郭老一从日本平安回到上海,他的党籍就
恢复了,叫做特别党员,以无党派人士的面目,开展了公开的抗日民主革命活动,去带动当
时的广大民主人士向中央靠拢,起了比一个党员更大的作用。他当时是受中央长江局周恩来
同志等少数负责人直线领导,不过党的小组生活,不和任何地方党委发生关系。他被周恩来
同志决定出任国民党军委政治部第三厅中将厅长时,也只是让三厅的党特支三个负责人(冯
乃超、刘季平、张光年)知道他的特别党员身份,秘密出席党中央长江局有关第三厅工作的
重大会议。
这样,郭老一直到全国解放后才结束非党人士的身份,对社会宣告重新入党,成为公开
的共产党员。
(摘自《新文学史料》1980年第二辑)

”“”“”“”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相关帖子 我要回复↙ ↗回到正文
【桐音别馆】从“他那个时候还是很有正义感的”说开去。。。 子非鱼   (4497 bytes , 528reads )
这个说法很有趣啊 知非   (40 bytes , 300reads )
陈明远,是郭沫若的忘年之友,他保留了很多两人从前的私人通信, 子非鱼   (170 bytes , 293reads )
<<李白与杜甫>>is of value, du fu is bad bad materialist   (0 bytes , 288re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