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小营子娃大营子狗 二: 二月二,龙抬头,清明节,煮鸡蛋
所在版块:文学艺术 发贴时间:2003-04-01 23:50  评分:

用户信息
复制本帖HTML代码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二: 二月二,龙抬头

春天的喜庆也多。如果说年是“春之声”的前奏的话,“二月二”和“清明”则已经在迎接一个日渐成熟的春。

“二月二”是春节的最后一个节日。有那么一首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说的就是“二月二”。大多数人恐怕更熟悉的是迟志强的“二月二,龙抬头,我在狱中不自由…”云云。据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就会在那天抬头,从那以后雨水就会逐渐多起来,所以这天也叫“春龙节”。
农村各种各样的习俗有很多,而且每个习俗差不多都要作为个节日一本正经地庆祝-----这蛮好,孩子们没有不喜欢过节的,一来无论什么节日孩子心里都能生出许多兴高采烈来,二来说不定那天妈妈能出其不意地做出许多好吃的东西呢。

小时候,这一天家家户户是要炒豌豆,吃猪头肉的。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还会从白面橱柜里取出几个“小面龙”,吃起来硬硬的,像锅巴,很过瘾。那些面龙是在过年时候就已经蒸好了藏起来的,就为了等到这一天拿出来给孩子们吃。至于为什么要吃这些东西,大人们也说不清,只知道这是祖宗上留下来的规矩。后来偶然读到这个节日的民间传说,才稍微有了些大概印象。

传说一代女皇武则天篡权夺位,这可惹恼了玉皇大帝。于是下诏,令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丁点儿雨水。天下大旱成灾,饿殍遍野。司管天河的龙王一时心生怜悯,便违抗了玉帝旨意,向人间行了一次雨。玉帝于是龙颜大怒,把龙王打到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并立了一块石碑,上书:“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百姓为了救龙王,找遍了天下也找不到能开花的金豆。到了翌年二月初二,翻晒玉米种子时,人们一想这玉米不就是金豆么?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了吗?于是家家户户炒玉米,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龙王抬头一看,便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见此,只好传谕诏龙王重新回到天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那以后,民间也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风俗,每到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吃。我的老家不种玉米,看来就偷工减料,用豌豆代替“金豆”了。

“二月二”吃猪头也是古代 留下来的传统。宋代苏轼的《仇池笔记》里就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以后,饥饿难耐,闯进了一个乡村小庙,却遇上一个喝得醉熏熏的酒肉和尚。王中令一怒之下要杀,哪知那和尚一点儿不怕,令他很是奇怪,于是向和尚讨些吃的。工夫不大,和尚端上一盘“蒸猪头”,并赋诗一首:“嘴长毛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蒸时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桨浇。红鲜雅称金盘汀,熟软真堪玉箸挑。若把毛根来比并,毡根自合吃藤条。”王中令吃着美味的蒸猪头,听着别致幽默的“猪头诗”,心里非常高兴,便给了那和尚“紫衣法师”的称号。我的小时哪里会知道“二月二”还会有这么多有意思的传说和掌故。

早时,二月二,农家人大抵是会郑重其事对待的,但这些年却大不相同。在城市化冰冷的冲击下,农村人从前那种对神灵的敬畏也渐渐的消弱了,乡土文明处在一个分崩离析的节骨眼。特别是农村人的生计压力也越来越大,即便是中国人极其重视合家团圆的旧历年,许多人也仍旧漂泊在他乡,赚钱养家。这样的年节又怎么能不平添一份辛酸和凄清呢?

三:清明节,煮鸡蛋,耳朵眼儿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所有节气里,父母乡亲最重视的恐怕就是清明。(古语云: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前一天则是闻名的寒食节,古今许多的诗词文赋一抒对“割股奉君”介之推的敬仰。)“二月二”之后,接着就要庆祝清明,农历四月初五。我们孩童更喜欢清明节。不单单是“清明”这两个字,听起来就让人神清气爽的,更重要的是,清明那一天,我们每人还有许多“煮鸡蛋”可以吃,这对农村的大人孩子们来说可算是改善生活的难得美食!即使再贫寒的人家,那天也是要象征性地给孩子吃一个煮鸡蛋。这情形,就像当年落魄的朱元璋念念不忘破庙里和乞丐们分享的那碗“珍珠翡翠白玉汤”,如今真的是有好多感慨一言难尽。

其实北方的农村,许多的节日习俗不过是徒有其名,没有其实罢。“日出江花红胜火”“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江南则有大的不同。在南方水乡,清明那一天是要举家去“扫墓”,祭祀祖坟,“男女袨服靓妆,画船箫鼓,如杭州人游湖”(张岱.《陶庵梦忆.越俗扫墓》) 。据说这一习俗自汉始,已经沿袭了二千年。扫墓之后还要在山野间踏青、游乐,好不恣意。北方这个时候依然有些清冷呢。

我记得,爱俏的姑娘们还要在清明节那天扎耳朵眼儿。(不知道为何偏偏只能是在这天。)姑娘们回去河边寻找一两块还没有融化的光洁的冰,碎成小块儿,然后敷在耳垂上。待到冰融化成了水,耳垂也已冰冻的木木的失去知觉,有经验的妇人于是捏一根酒洗过的针,迅即地一刺,耳孔便穿成了。姑娘浑然不觉,直到妇人说一声:“好了!”姑娘们方嘻嘻哈哈笑成一团:“一点儿也不疼!”这话可是给后面忐忑不安胆小的女孩吃了颗定心丸。有些女孩穿过了耳孔,却没有耳坠或耳环来戴,又不希望耳孔长合起来白白扎一回,于是便从扫面板的高粱秸吹帚掐下细细的一小节篾,穿过耳孔。因为这样做不卫生,天长日久的就可能发炎,爱美的女孩免不了要掉几颗金豆豆了。而我们男孩子则一旁幸灾乐祸,不停做鬼脸,取笑他们不已,让他们的伤心额外加上几分因恼羞而生的忿忿。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Put your OWN COOL signature here!
 相关帖子 我要回复↙ ↗回到正文
【原创文学】小营子娃大营子狗 二: 二月二,龙抬头,清明节,煮鸡蛋 gemonv   (4417 bytes , 555reads )
写得很好! 张辽   (420 bytes , 203reads )
看来不错,挺好! materialist   (0 bytes , 151reads )
piapiapia鼓掌ing,很能写哈,写的也不错哈   (0 bytes , 209reads )